白酒,為什麼賣不動了?

電視劇快訊 1283℃

白酒,為什麼賣不動了? - 陸劇吧

前幾天,中國酒類流通協會宣布2023杭州國際酒業博覽會延期,引發各界關注。

原計劃於12月11日至13日召開的2023杭州國際酒業博覽會,將延期並與2024北京國際酒業博覽會合併召開,時間為2024年5月25日至27日。

白酒,為什麼賣不動了? - 陸劇吧

中國酒類流通協會的延期通知

為什麼要延期呢?

按照慣例,酒業博覽會將邀請全球各地的企業參展,除了展示新鮮、前沿的產品外,還會發布供應鏈上下游全線產品及解決方案。

其中,最接地氣的,是提供一個買賣雙方對接交流的平台,最後促成一筆筆交易。

中國酒類流通協會表示,眾多參展單位來電來函,表示庫存積壓過多,無法進行正常採購。

不採購,博覽會的意義大打折扣,也就沒舉辦的必要了。

與北京國際酒業博覽會合併召開,實在是無奈之舉。

最近幾年,中國酒企特別是白酒企業,日子不大好過。

消費者感受最直接的是,價格倒掛。

白酒從出廠到消費者手中,一般要經歷多個流通環節。

多一個環節,就多一個成本,經銷價高於出廠價,市場成交價又高於經銷價。

6月19日,中國酒業協會發布《2023中國白酒市場中期研究報告》稱,今年春節後,很多白酒市場成交價低於經銷價,價格倒掛現象嚴重。

白酒,為什麼賣不動了? - 陸劇吧

2023年部分白酒價格倒掛排行榜 單位:元

21世紀經濟報道梳理後發現,郎酒青花郎、酒鬼酒內參酒等產品,市場成交價甚至低於出廠價。

除了茅台「獨善其身」,大部分白酒都出現了價格倒掛的問題。

所謂的倒掛,本質上就是降價銷售。

商家之所以含淚降價,是因為庫存積壓得太多了。

東方財富Choice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19家白酒上市公司中,有17家存貨同比增長。

白酒,為什麼賣不動了? - 陸劇吧

白酒上市公司2023年一季報存貨變動情況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

另據同花順數據,截至今年三季度末,20家上市酒企的存貨總額相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2%。

做生意,周轉率很關鍵。

庫存積壓嚴重,會佔用大量資金。

商家降價銷售,不指望回本,但至少能緩解現金流壓力,繼續活下去。

經銷商庫存積壓,還要從供需兩端分析。

從供給端看,白酒企業為了追求業績和季度財務報表,一味擴大產能,同時向渠道壓貨,導致自己和經銷商庫存積壓嚴重。

從需求端看,白酒,確實有點賣不動了。

這裡,我們看一組中國白酒歷年產量的數據。

白酒,為什麼賣不動了? - 陸劇吧

2017-2022年中國白酒產量統計情況

可以看出,從2017年到2022年,中國的白酒產量接近腰斬。

今年前三季度,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完成產量306.6萬千升,同比下滑了9%。

全年的產量,預計與去年相比還要下降。

請注意,產量下降的同時,庫存卻高企,間接說明了銷量下滑。

「賣不動」,「生意不好做」,市場數據與白酒終端渠道商的感受是一致的。

白酒,為什麼賣不動了?

從消費場景看,聚餐宴請是白酒消費的重要消費場所。

「三公消費」嚴格限制公務接待,即使在很多私人宴請中,喝白酒的人也越來越少了。

從消費人群看,白酒消費主要以50後、60後70後為主,年輕人不愛喝白酒。

從消費習慣看,酒文化正在發生改變,量力而行、健康飲酒的觀念逐漸被很多人接受。

從消費剛性看,白酒並非剛需。

消費不振的大環境下,不愛喝白酒的會選擇不喝,愛喝白酒的會選擇少喝。

多重因素下,白酒銷量下滑是必然的。

中國白酒產業已經由增量發展時代進入存量競爭時代,乃至減量競爭時代。

根據相關數據統計,我國規上白酒企業已從2017年的1593家降至2022年的963家。

白酒,為什麼賣不動了? - 陸劇吧

2017-2022年中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數量統計

有意思的是,今年三季報,貴州茅台、五糧液、瀘州老窖、山西汾酒等多家白酒上市公司前三季度業績取得兩位數增長。

這表明,中國白酒產業的「馬太效應」愈發明顯,強者恆強,中小酒企的日子將更加難熬。

前段時間,茅台聯合瑞幸推出「醬香拿鐵」,號稱「年輕人的第一杯茅台」。

「醬香拿鐵」火爆出圈,真相卻是,年輕人不是愛喝茅台,只是愛湊熱鬧。

再退一步說,即使年輕人真的愛喝茅台,茅台也只有一個。

白酒想要俘獲年輕人的胃,沒那麼容易。

中國白酒產業,需要適當「戒酒」了。

THE END白酒,為什麼賣不動了? - 陸劇吧歡迎點擊下方名片關注正解局白酒,為什麼賣不動了? - 陸劇吧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路,且未能核實版權歸屬,不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敬請作者與我們聯繫白酒,為什麼賣不動了? - 陸劇吧白酒,為什麼賣不動了? - 陸劇吧白酒,為什麼賣不動了? - 陸劇吧白酒,為什麼賣不動了? - 陸劇吧白酒,為什麼賣不動了? - 陸劇吧白酒,為什麼賣不動了? - 陸劇吧
標籤: 電視劇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