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響原創 · 作者|何文
「女人就是要有自己的工作和天地」、「就該像女主角這樣漂亮反擊」……Youtube上,電視劇《好事成雙》的評論區熱鬧不已,來自歐美、東南亞、阿拉伯等不同地區的觀眾,用不同的語言表達著劇情起伏下的心情感受。萬萬沒想到,這樣一部拍攝於中國上海的當代作品竟然能在海外市場激起如此多共鳴。
早些年,海外觀眾對於中國劇集的印象非常刻板。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西遊記》《三國演義》等電視劇走出國門,開啟了影視出海之路。此後《甄嬛傳》登陸奈飛,《花千骨》風靡東南亞……我們不難發現,此前出海的影視作品大多是古裝劇集,而除了幾部現象級作品,更多的影視內容局限在了「中文頻道」,大多面向華人群體。
但近幾年,一些好趨勢正在擴大化。一方面,越來越多中國作品在海外受到認可,出海內容的範圍已從原來的古裝為主,拓展為現實主義、懸疑、家庭、愛情偶像等多元題材;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國劇開始登陸海外主流電視台、流媒體。而騰訊視頻國際版WeTV、愛奇藝國際版iQIYI等平台的順利出海,也進一步為中國影視內容提供了走向全球的跳板。
在第19屆中美電影節、中美電視節暨「金天使獎」頒獎典禮上,《好事成雙》贏得了年度金天使電視劇獎。而《好事成雙》只是國劇出海新風向的表現之一,在這之前,同是西嘻影業出品的《且試天下》《夢中的那片海》等作品同樣收穫了海外市場的認可。
國劇出海顯然已開啟了新的階段,那麼當下影視作品「走出去」應當如何打開局面?又需要那些理念與實力的支撐呢?
先理解彼此,
再談走近彼此
「今年的每個海外交流項目,能參加的都要參加。」最近幾個月,西嘻影業創始人、CEO楊曉培帶著作品,輾轉在全球範圍內各大行業交流會議中。從上海視聽精品英國推介會暨上海-倫敦影視產業對話會,到法國秋季戛納電視節、東京國際影視展,再到在洛杉磯舉辦的第19屆中美電影節,她既想要輸入更多的海外視野、發展思路,也想要與海外從業者們相互了解,為做出更有全球視角的故事做準備。
充分「交流」是楊曉培諸多行程的核心,雖然影視藝術的底層邏輯放之四海皆準,但畢竟不同市場的發展階段不同、觀眾習慣喜好不同,內容消費場景不同,彼此之間就難免出現信息差和理解層面的偏差。
就拿典型中國故事中的「東方浪漫」來說,國人能瞬間「秒懂」「意會」的點,對於海外觀眾來說卻是有不少理解門檻的。
「何為東方浪漫?既是寄思於俯仰一瞬,『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也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我價值實現,這種浪漫貫穿愛情與理想,跨越時間與空間,融入不同年代,並結合時代精神成為了每代人的『東方浪漫主義』。以創新的方式講好中國故事,傳遞東方浪漫,也是我和團隊想要堅守的藝術使命。」在戛納電視節上,楊曉培如是分享到自己對於浪漫與現實達成雙重詮釋的思考與期待。
去年上線的《且試天下》,就以其獨特東方美學展現,巧妙地融合了古裝言情與江湖俠義。服化道精美,角色塑造立體,故事節奏緊湊,成功地俘獲了海外觀眾,登陸Netflix後在多個地區播出排名第一,並陸續在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上線。
而西嘻影業推出的第一部現實主義年代劇《夢中的那片海》同樣在海外收穫頗豐——截至今年7月初在Youtube上的總播放量達142萬,收到英文、越南語、泰語等多國語言評論共1400多條,海外觀眾從年代感的故事情節到主演都給出了正面評價。
這或許就是藝術的美妙之處,也是影視從業者的功力所在——通過影視製作,把難以量化的「文化」淋漓地展現出來。
文化交流說到底還是「求同存異」,「存異」體現在東方浪漫的深入淺出,「求同」則是去尋找人類命運的「最大公約數」。
「影視作品擁有豐富的精神內涵,獨特的表現力可以夠超越種族、國界和語言,能夠傳遞關於相互理解和包容的重要心靈價值。我們要努力破除文化上的壁壘,在內容創作上不斷發力,深耕擅長的歷史古裝劇,挖掘更多現實主義題材,尋找更多普世價值話題。」在上海-倫敦影視產業對話會上,楊曉培表達出對未來通過中英合拍打造優秀內容作品的期待,並持續挖掘可以在不同文化間產生共鳴的共同話題。
《好事成雙》在海外市場受到熱議,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其話題的「普適性」。該劇難得地平衡了劇情爽度和議題深度,把婚姻,事業,家庭的討論融合在了一系列的細節表達中,將現實問題以恰到好處的方式展現出來,引人思考。而這些問題恰恰也是所有國別的觀眾都能感同身受的。
9月19日,《好事成雙》在YouTube中英頻道上線,觀看最多的三大地區竟分別是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這也打破了過去出海內容難以衝出亞洲的桎梏。當然,除了故事情節本身的共鳴性,該劇拍攝於上海,也在潛移默化中,讓海外觀眾看到了中國城市的日新月異。
「我們不僅僅把目光放在中國市場,也希望走入世界關注的話題中。我希望帶領西嘻影業,探索既能代表民族特質和核心文化,又能被世界影視劇市場廣泛接受的有效路徑,讓中國故事在世界範圍內得到更加鮮明的展現。」楊曉培說。
這種「求同存異」的思路也體現在了西嘻影業後續的劇集中,《神隱》以中國神話為創作基底,講述一群仙界的少年少女結伴踏上冒險之旅的故事,這是中國古裝仙俠劇融合公路片結構的一種新嘗試;《她和她的群島》則講述了一個家庭三代人、六個女性的成長故事。團隊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靈感,用「大海和島嶼」喻示了當代女性與家庭、與社會的關係,契合了當下全球範圍內女性命題的關鍵要點。
融合技術與藝術,
去發現全新的大陸
國劇走出去,先要立得住。我們樂於看到當前的國劇出海不是強行分銷,也不是刻意迎合,而是自身內容能力立住之後的水到渠成。這背後離不開專業能力的不斷精進——除了能把握劇集話題的全球適宜度,在具體製作過程中將理念與創意落地,同樣重要。
此前,「國產電視劇」幾乎是粗製濫造的代名詞,劇情邏輯漏洞百出,技術水平「五毛特效」,製作過程更是作坊式,小到茶水工從盒飯撈油水、劇組車輛駕駛員偷油賣、劇本格式不統一,大到項目層層轉包、毫無契約精神、無法按時交片、真正「靠天吃飯」。
如果這些痛點不解決,國劇將很難在國際舞台上贏得尊重。楊曉培在影視行業耕耘多年,自然也深諳其道。中美電視節高峰論壇上,她透露了一些西嘻影業在「落地」項目過程中的細節:
一是節奏把控,在楊曉培看來,高效可控的時間管理與科學規範的運營規劃,就是最大效率地保證劇組創作的生態平衡,驅動項目按預期進度往前推進的核心。每個項目平均製作周期不超過13個月、保證未來每年「3+1」(3部長劇+1部短劇集)的產能,這些都是西嘻的基本底線,而同樣也是值得行業研究和參考的一套標準。
二是管理專業。比如製片部門的製片管理手冊將製作流程、財務制度、劇組安全管理方案都做了標準化規定,每個項目都以此為前提再開展具體的細節修訂。如此一來既可保證每個項目公開透明,也是幫助西嘻能保證優質內容的持續、穩定生產。
此外,西嘻的每個項目都會有兩次大型復盤,一次是拍攝結束一個月後,針對製作中的各環節進行復盤。這會幫助製作團隊及時找出問題、優化工作流程,進而有助於提高項目的成功率。另一次是項目播出後,無論是影像、表演還是宣發,只要是播出過程中看到的問題都會被拿來進行整體復盤。這是總結經驗教訓的必要動作,其結果可為新項目提供寶貴的參考,從而在後續更多項目展開時更得心應手。
三是借力技術,用技術提效率。例如《好事成雙》拍攝時,使用了近800平方米的LED實時動態屏幕,通過上海都市現實場景的採集和實時動態的影像展現,儘可能還原辦公、宴會、及家庭場景特色,給予觀眾更強的代入感。同時前置拍攝了數百個不同季節、不同時間、不同天氣的動態素材,在幾分鐘之內可以讓一個場景晴雨自由切換,這也讓該劇大大提升了拍攝效率。
這些要素與國際一流的製片思路不謀而合。在控制成本的同時,利用虛擬製作、AI技術,助力提高劇集的質量;在數字化管理和工業化標準上不斷升級標準化、流程化、可復用的系統SOP。
《好事成雙》劇照
而圍繞技術的話題恰恰也是當前影視行業爭論的焦點。今年好萊塢遭遇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罷工,矛頭直指AI,不少編劇擔心製片和平台公司為了節省開支,會用人工智慧海量炮製劇本內容。
在中美電視節高峰論壇上,楊曉培與好萊塢編劇們交流了AI技術的影響:「要避免技術樂觀主義,並不存在一種新技術可以一勞永逸地全面提升產業,尤其是視聽產業,是一個以創意和人文主義驅動的內容行業。要充分尊重創作者的主體性。新技術可以幫助創作者從重複勞動中脫身,讓創作者集中精力去挖掘、呈現作品更深的藝術價值。」
她認為在利用新技術的時候也要懷著審慎的態度——要尊重影像對現實的還原性。影像關照現實是影視藝術的基底,尤其是現實題材,避免過度依賴技術導致的影像造假,掉入影像烏托邦的陷阱。靈感紛飛的創造性和捕捉真實的現實性是影視行業發展到現在的根基,人工智慧作為一個工具,在創作者的駕馭之下,才能發揮其客觀有效的作用。
雖然在中國影視行業,AI的「威力」尚未爆發,但作為從業者,未雨綢繆總是有必要的。到底要不要擁抱技術,怎麼擁抱技術?怎麼平衡技術和藝術?這些都是國際影視全行業繞不開的話題,也只有充分交流、理解,才能幫助製作公司做出相對正確的判斷,讓認知與實踐相互影響,螺旋式上升。
由此可見,在接下來的全球影視行業發展中,掌舵者的「遠見」格外重要。
楊曉培在中美電視節高峰論壇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好萊塢報道與美國廣播電視公司 A+E Networks還推出了國際電視內容業最具影響力35位女性榜單,楊曉培隨之入選。同時入選的還包括了BBC首席內容官Charlotte Moore、Netflix亞太內容主管Minyoung Kim以及蘋果全球視頻服務歐洲區創意總監Jay Hunt等。不同國家和文化背景的女性領導者,都在為影視內容帶來更多元化的視角和表達方式。
對於一家公司來說,最幸運的事莫過於自身的發展、行業的發展、時代的發展,三者同頻。今年,國劇出海展現出全新的面貌,無論是題材類型還是主題風格都更加多元,海外觀眾對於中國劇集的接受程度也穩步提升;中國影視行業正在經歷供給側改革,提質發展,這幾年,好作品不斷湧現。這都是時代與行業給予西嘻影業的契機。
而對於西嘻影業來說,在國內取得成功的作品能進一步受到國際觀眾的歡迎,無疑能形成一個正向循環——對外激起大家對於以中國為背景表達當代普世性故事的好奇和共鳴,對內則將正反饋化為前行的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