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只要你打開短視頻平台
就逃不過微短劇
甚至是微短劇的「切片」
這些時長短到十分鐘甚至60秒的劇集
不但具有短視頻
節奏快、娛樂性強的特點
還有長視頻
環環相扣、引人入勝的劇情優勢

比如女星楊蓉主演的《二十九》
故事講的是全職太太「打入」
丈夫出軌對象上班的門店
沒想到兩位女性轉身成了朋友
還一起「手撕」渣男
前3集一上線就獲得了超2億的播放量
不少年輕人略帶自嘲地向朋友「安利」
「劇情不老套,但是也滿抓馬的」
「我是土狗,我愛看」

德塔文《2023年上半年微短劇市場報告》顯示,今年僅上半年,國內各平台就上新481部微短劇;同時,每個月都有近300部微短劇提交備案。業內人士預測,國內微短劇市場規模今年或將達到250億元。
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副院長陳曉達從去年開始注意到,橫店微短劇的開機數量已經超越了傳統的影視劇組。由於很多微短劇是配合短視頻平台的「豎屏」模式生產,橫店還被業界打趣:已經成了「豎店」。

劇組的監視器已經改成了豎屏
陳曉達分析,「微短劇生產的核心,一個是速度,一個就是批量。」
微短劇正在以「奪命狂奔」的速度被批量炮製出來,陳曉達曾經跟參與微短劇拍攝的學生聊過,「他們現在拍一部100集的短劇,每集一兩分鐘,整個小團隊五天左右就能拍完,整個製作周期也就個把月。」
要實現這樣的狂奔,從演員到編劇、攝像、導演……整個劇組全鏈條簡化。製作出來的短劇也宛如盲盒,品質無法保證。但就像風投們曾經玩過的那些資本遊戲,十個項目裡面只要有一個火了,總成本就能回收。甚至有從業者稱,「低成本、高回報」「腳踢網大,拳打分賬」。

不少微短劇曬出喜報蛋糕
一方面,「低成本」「低門檻」吸引著大批資本跨界入局;另一方面你也不得不承認,這樣生產出來的劇情就是簡單的、套路的,甚至是迎合的。其中包含大量「先婚後愛」「霸總愛上我」「一夜暴富」等含有色情低俗、不良價值觀的內容。
前面提到過的《二十九》,有腳本打磨、有明星加持、有平台力推,已經算是微短劇中的精品。今年一些出圈的微短劇,比如《閃婚後傅先生馬甲藏不住了》《哎呀!皇后娘娘來打工》,往往是十八線演員尬演狗血劇情。但架不住節奏快、反轉多,「爆點」和「爽點」以秒為單位劈頭蓋臉地砸來,還是成功讓大把觀眾迅速「上頭」,點擊付費。

今年出圈(掙錢)的一些微短劇
陳曉達對此的評價是:「更像一種視頻化的網文。UGC的短視頻平台不願意重複原先長視頻平台『以投入換會員』的老路,現在直接To C,藉助用戶付費來實現快速的資本回籠。整個過程更像是在製造一個(互聯網)產品,而非創作(文藝)作品。」
作為中國電影剪輯學會短片短視頻藝委會常務理事和上海國際電影節短視頻單元選片評委,陳曉達坦承,研究這些微短劇的過程「看出工傷」。
對於一些涉嫌低俗、擦邊的微短劇,主管部門已經開始說不。2023年3月至今,廣電總局督導抖音、快手等平台,累計清理低俗有害網路微短劇多達35萬集。日前,廣電總局再次發文,開展為期1個月的專項整治工作,加大違規網路微短劇處置和曝光力度。

被處罰的部分違規劇目及賬號
不過,對於微短劇的發展,陳曉達總體還是看好的。他舉例說,前段時間出圈的《逃出大英博物館》,就是兩個年輕人「為愛發電」之作,贏得了極好的社會反響。隨著越來越多的「正規軍」「卷」進微短劇賽道,製作精品的幾率也大大提高。

《逃出大英博物館》
另外,微短劇APP ReelShort 霸榜美區,也讓陳曉達看到了「文化出海」的機遇,「如果做成精品,應該是一艘很新的船,而且可能變成文化出海的航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