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字母榜 Author 畢安娣
關注並將「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設為 ★ 星標
每天早上更新,與你一起成長
視頻平台的盈利一直是個難題,僅僅靠會員收費的杯水車薪難以為繼;這不,抖音的「付費短視頻」正好在測試,之前快手、視頻號、B站都有嘗試,但B站的視頻付費內容被用戶罵,被UP厭,這一次,抖音的效果怎樣?
正在刷著抖音,大拇指向上划動時,屏幕上卻出現「購買後可看」「XXX的付費內容,120抖幣」的字樣。別懷疑,你遇到了抖音正在測試的付費視頻。
11月16日,「抖音測試付費短視頻」的詞條一度衝上微博熱搜第4位,詞條總瀏覽量超過2億。
聞者驚心:難道以後刷短視頻也要付費了?
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抖音測試付費內容,但不代表付費內容將是抖音的主流。
目前,該功能處於小範圍測試,只針對粉絲超過10萬粉絲以上、賬號狀態正常、無違規情況、原創度高的部分個人創作者開放內測,後續將逐步開放內測範圍。
向個人創作者開放內容收費功能,對於抖音這樣一個以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戶生成內容)為主的平台來說,是在付費內容上的一大步。
此舉也意味著,抖音平台上的幾乎所有內容都能夠設置付費。
去年夏天,同樣以UGC為主的視頻平台B站走了同樣一步棋,向普通創作者開放上線付費視頻的功能。
有意思的是:B站是被「罵上熱搜」的。
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作為「吃螃蟹」的創作者,UP主「勾手老大爺鄧肯」上線了30元10集的付費視頻,但結果卻不盡如人意:短短5天,他掉粉3萬。
現在查詢該UP主的B站主頁,已經找不到於去年6月上線的付費系列視頻,也未見再做付費內容的嘗試。
在去年年底的一條動態中,「勾手老大爺鄧肯」稱「今年一位測試付費視頻的事掉了很多粉」,評論區有粉絲反饋,此前的10集付費視頻並未如約更完,而是自動退回了站內虛擬幣。
「吃相難看」是對B站這次嘗試的常見批評。
反觀抖音這次「喜提」熱搜,雖然對付費內容本身表示不感冒的用戶眾多,但對平台本身的指責並不算激烈。同樣是短視頻平台,抖音的老對手快手對付費內容的嘗試更早、範圍更廣,2020年就上線的「付費精選」入口延續至今,但也從未因此被「罵上熱搜」。
三大短視頻產品抖音、快手、視頻號,均在全面開拓付費內容的疆土,它們正在為B站之不可為,而武器正是「去中心化」。

目前,抖音雖然已經向UGC開放了付費內容測試,但用戶的觀感並不算強烈。
經測試,在抖音推薦頁瀏覽上百條視頻,也並未遇到收費的內容。
平台付費內容會提供一段時間的試看,然後提示付費觀看。價格方面,單個視頻最低價格為1抖幣,也就是約0.1元(1元可充值10抖幣,蘋果用戶由於「蘋果稅」,直接在蘋果應用內充值則1元可兌7抖幣)。具體如何定價,由創作者自行決定,而平台將收取訂單總金額的30%技術服務費後與作者結算。
值得注意的是,用戶對內容的付費並非「一勞永逸」。
根據《抖音付費內容購買須知》,付費內容「可在付費服務期內重複觀看」,而付費服務期是「至該條/該系列內容更新完畢後的7日內」,此外「平台有權視活動情況縮短或延長付費服務期」。
雖然大部分用戶感到驚訝,但也有用戶表示不意外,稱此前平台內的一些短劇就需要付費才能觀看。
實際上,抖音做內容付費,經歷了漫長的試水期。
早在兩年前,2021年,抖音就開始做付費直播的嘗試。是時開啟的抖音夏日歌會活動明星雲集,包括張惠妹、孫燕姿等在內的知名歌手進行了線上演唱會直播。歌會的不同場次定價不同,用戶可免費試看或付費觀看。
據抖音官方,抖音夏日歌會的累計觀看人次超過4000萬,其中包含免費試看和付費觀看。歐陽娜娜的直播收費6元,總觀看人次750萬。
同年,抖音以短劇為切入試水視頻內容付費。每集最低1元起,用戶可以單集或一次性全集購買。那是繼西瓜視頻推出平台會員之後,位元組在視頻內容上的第二次變現嘗試。
這次試水,來自於短劇初露鋒芒。
是年1月,抖音在《2020抖音娛樂白皮書》中表態進軍短劇市場,並和華誼創星、唐人影視等頭部影視製作公司達成合作;其後,首部抖音自製短劇《做夢吧!晶晶》第一季收穫超過2.8億播放量。
初次嘗試的成功,給了抖音以短劇為起點嘗試內容付費的底氣。
今年3月,抖音與寧萌影影業聯合出品短劇《二十九》,和愛優騰學了一把「超前點播」,用戶可花84抖幣一次性解鎖最後4集。以視頻點贊量粗估,付費人數超過1.2萬人。
除此之外,同行們也為短視頻平台內容付費這條河裡鋪了石頭。
視頻號的嘗試主要在直播領域。2022年1月,視頻號直播NBA,用戶可免費觀看比賽3分鐘,其後需要花9元(ios用戶需付費12.8元)繼續觀看。
而快手,則是短視頻平台內容付費的「搶跑者」,早在2020年就開始嘗試付費內容,並且在APP內設置了專門的「付費精選」入口。該入口沿用至今,頁面中給出食譜、電商課程、生活知識、職業才藝技能、運動等多種分類。
次年,快手也開啟付費短劇功能,和抖音同年入場。
今年3月,快手磁力引擎品牌產品中心總監陳烽表示,2022年快手短劇日活用戶2.6億,當下付費用戶較去年4月增長超過480%。

漫長的試水期,以UGC開放付費功能為句點,使抖音的內容付費走上「完全態」。
摸著石頭過河,石頭有時候也紮腳,內容付費的嘗試並非總是一帆風順。
2021年短視頻「三巨頭」紛紛開啟付費直播,大搞明星演唱會,但付費模式仍舊令不少用戶反感。
2022年,抖音再辦夏日歌會,邀請了周深、汪蘇瀧、梁靜茹,但已經不再以付費直播的形式出現。「三巨頭」的明星線上演唱會向直播間掛商品、廣告贊助等「創收」形式轉變。
與此同時,付費直播的許可權開始下放。
2022年3月,抖音發力付費連麥,直播間主播開啟該功能後,用戶需要付費才可以與主播連麥。而視頻號也在同時期進一步開放付費直播使用許可權,完成認證的創作者均可開通付費直播。
短劇付費也有類似的轉變。
抖音雖然在2021年就已經試水付費短劇,但如今在APP內沒有相關入口,甚至刻意尋找會發現短劇頁面中需要付費觀看的極少。
今年5月,抖音還推出了一款名為「紅果免費短劇」的APP,如今更名為「番茄短劇」。該產品此前也曾推出過包月付費內容,但如今已經堅定地走上免費路線。這與免費網文小說的思路一致,先聚攏流量,再借廣告變現,或逐漸加入部分精品付費。
先付費再免費,這樣的嘗試並不是毫無價值,由上(平台內容)至下(創作者內容),也許答案正在UGC中:通過下放內容付費許可權給普通創作者,讓部分UGC走付費模式,再依靠去中心化的內容分發,精準且分散地將付費內容推送給用戶,以此實現有內容付費但感受不強烈的效果。
當用戶打開微信訂閱號消息的時候,最先看到的是自己關注的公眾號發布的內容。但打開抖快或視頻號,默認的頁面是推薦頁,關注關係相對較弱。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主播。
在短視頻平台的分發機制下,內容發布後的內容好壞,粉絲量難以給予如微信訂閱號或B站那樣的兜底作用,創作者爭取的是在流量池中「出人頭地」。
用戶刷推薦頁的使用習慣,也使得「抖音們」更好控制用戶所見內容的構成。抖音曾在2022年上半年進行了多次測試,發現展示的電商內容一旦超過8%,主站的用戶留存、用戶使用時長就會受到明顯的負面影響。
用戶能接受的付費內容上限,平台同樣可以測試。至於讓用戶接觸到多少付費內容,決定權也在平台手中。這是內容分發中心化的B站們所不具備的優勢。

雖然「以後刷短視頻也得付費了」是一種誤讀,但推進內容付費這件事本身,的確訴說著抖音的焦慮。
根據《2023中國網路視聽發展研究報告》,截至2022年12月,中國短視頻用戶規模達10.12億,佔整體網民的94.8%,人均單日時長也高達168分鐘。
也就是說:全中國所有會上網的幾乎都在刷短視頻,而且每天要刷兩個半小時。短視頻平台的用戶數與使用時長,也許已經漲無可漲了,天花板就在頭頂三寸處。
而抖音又是短視頻平台中的佼佼者,日活用戶已經高達6億。
至於廣告,根據長城證券的數據,2022年抖音的廣告載入率已經接近15%(快手約為11%,視頻號只有2%)。
這個數字已經達到理論最大值。
從整個位元組跳動來看,增長的煩惱也不少。
去年底,位元組跳動CEO梁汝波表示,公司營收增速減慢。產品DAU在增長,但低於年初設定目標的預期。
去年以來,抖音有由「輕商業」向「重商業」發展的趨勢:線上,抖音加碼貨架電商;線下,抖音的手伸向本地生活,測試心動外賣,還開起了抖音超市。
但大力並不總是出奇蹟,抖音曾在今年年中調整了思路,放棄年初定下的外賣業務1000億元GMV的目標。
據晚點LatePost報道,之所以調整目標,是因為抖音上半年業務進展未達預期。
內容的直接商品化,未必是抖音的解,但是抖音現階段必嘗試的其中一個選項。至於如何把控付費內容的質量,如何平衡免費與付費內容,是走出這一步後需要面對的挑戰。
畢竟在B站,內容付費的失敗會導致UP主掉粉,而在抖音,「背鍋」的可能就是平台了。
參考資料:
1、Tech星球:《免費VS付費,抖快誰能突圍短劇下半場》
2、連線Insight:《位元組跳動再戰長視頻,這次有何不一樣? 》
3、商隱社:《B站和up主是如何做到「雙輸」的?》
4、齊魯壹點:《曾經票價999元,如今免費看巨星,線上演唱會靠低門檻攫取流量》
5、DT財經:《視頻號、抖音、快手「狙擊」付費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