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只追了一部國產劇,由任素汐、李雪琴、史策、王子璇領銜主演的《故鄉,別來無恙》。
這劇屬於娓娓道來、越看越親切的那種,在四位姐妹的細碎日常、家庭情感、友誼地久天長、愛情各牽一線中,沉浸式體驗成都年輕人生活情感的故事,主打一個真實自然不做作。
相比於那些時不時強行煽情的劇,這一部看上去就舒服多了,但也不乏一些特別感人的場景。

比如任素汐飾演的張沛那一場醉酒哭戲,把她媽媽楊秀清與她理智的老父親都給整哭了。
比如同學聚會,一群中年人一起跳廣場舞,穿插閃回青春年少時在操場跳廣播體操的情景。
比如,四川地震中失去了右手,又罹患癌症,雖然經歷諸多不幸但依然堅強樂觀,臨走前為父母安排周全的祝剛。
都很走心,不煽情,不做作,但偏偏輕輕慢慢、自然而然地感染著你的情緒。
廣場舞那段,當董家希文藝范的旁白,像溪水一樣洇漫進心裡的時候,我確實有被感動到。
但我真沒哭,看個劇,不至於,如今百鍊成鋼,淚點又提升了幾個百分點。

但,當張沛在謝陽的慫恿下走上舞台,抱起吉他,開口唱起了那首由任素汐作詞、任素汐編曲的《歲歲》,也就是本劇的片尾曲時,我的眼淚傾瀉而出。
任素汐的歌聲太好聽了。
柔聲細語,輕靈美妙,溫柔繾綣,慵懶婉轉中宛若蘊含著無限情思。

歌詞簡潔,輕快,卻極為動人,很有畫面感。
「那天夕陽透過枝椏掃射我,
影子重疊你追我趕笑聲癲。」
兒時玩伴嬉鬧的場景,活靈活現,彷彿就在眼前。

那天臉斑駁
那天最後一面
那天天好高
高過不相見
「最後一面」「天好高」「高過不相見」,這是寫別離,用詞極簡,卻又很精妙。
兒時的美好畫面,在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天好高」,便是這留在心中的感受。這份深厚情感,高過了「不相見」造成的距離。

去過去溜達了半晌
沒見你模樣
那時我 半米高
翻不了院牆
說來怪 誰遞了我天梯
翻過去 我翻過去了
好久不見
這一段像極了夢境。

這不是現實,更像是在午夜夢回中,或是午後打了個盹,夢裡回到了過去年少爛漫時光。
溜達半晌,卻沒有見到你的模樣,夢裡還是小時候,半米高的樣子,翻不了院牆,說來怪,誰遞了我天梯。翻過去,我翻過去了。終於看到你模樣,由衷地道一聲:好久不見。

這首歌里的院牆,讓我想起了兒時曾做過的一個夢。夢裡,我翻過一面牆,就到了另一個世界,與這一邊完全不同的嶄新的世界。
在我的夢裡,翻過這面牆,意味著從過去到未來,那個時候我還在憧憬著長大,憧憬著一個嶄新的充滿希望的未來世界。
在這首歌里,是回到過去溜達,翻過這面牆,見到好久不見的故人。
雖然這面牆對於我的意義,與這首歌里的意義不同,但夢中這樣一面牆的感覺,卻讓我覺得非常熟悉。
本質上,其實是一樣的,都是翻過牆,見到自己內心渴望或想念的東西,某個人或者事物。

誰遞了天梯過來的這種輕靈的奇幻感,與我夢境的氛圍意境太相似了,所以我聽這首歌特別有共鳴。
簡潔的歌詞,生動的畫面,靈光一現的天梯,夢境一般的院牆。
天很高,隔著時光的牆,我借著天梯翻過去了,好久不見,別來無恙。

任素汐坐在那裡靜靜唱著,燈光打在她的臉上,那一刻,感覺她真的好美。
我是被美擊中了,流著淚聽她唱完。
劇中張沛的媽媽楊秀清,在台下聽女兒唱歌,聽著聽著眼眶濕潤了,開始抹眼淚,我也跟著她抹眼淚。
真的是,我感覺我跟楊秀清也共情上了。


講真,這不是那種強情緒的歌,明明是首輕快靈動的歌,但裡面有一種非常細膩的情思。
字字句句聲聲,都恰恰好擊中我心中的磬。

我又在想,或許我說這不是強情緒的歌也並不恰當,這歌里其實情緒很濃,但卻是以一種輕快、輕靈的風格來表達的。
那「高過不相見」的天,那「沒見你模樣」的失落,那「半米高,翻不過院牆」的著急,那「說來怪,誰遞了我天梯」的驚喜,那「好久不見」久別重逢的欣慰。
句句都蘊含著濃郁而飽滿的情緒,任素汐用她的聲音輕靈婉轉地唱了出來。
在「誰遞了我天梯」這句的尾巴,任素汐唱了一個「噢」的尾音,這個音太美妙了,那種嬌俏、欣喜、歡快的情緒,躍然其中,就在這個婉轉一挑的尾音里,藏匿著無限情思。

在網易雲音樂的評論區,看到一個高贊評論:
「你覺得哪個歌手的名字好聽?」
「任素汐。」
「為什麼?」
「因為你會發現在讀任素汐的時候,嘴角會慢慢張開,最後變成微笑的樣子。」

哈哈,我對著手機面屏當鏡子,念一聲「任素汐」,果不其然,最後嘴角張開,變成微笑的樣子。
不信你試試。
謝謝任素汐的這首《歲歲》,讓我體味到久違的簡單純粹的快樂,這麼美的歌聲里傳遞出來的溫暖慰藉,以及在這個過程中我所感受到的無以言喻的美感。
聲明:本文來源於用戶投稿,如果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權益,可通過郵箱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