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一屆廣州車展,已經正式開幕。
這次的廣州車展,作為觀展的一方,我們已經很明顯的能夠感受到,二線豪華品牌的人氣比以往低迷了許多。當然,或許趕上了媒體日,讓勞斯萊斯、賓利、蘭博基尼等這些超豪華品牌也受到了「冷落」。
如果你要問,哪些展台把人吸引走了?
挨個排個序吧,先說國產品牌,擁有MEGA的理想展台、擁有007的極氪展台,然後是比亞迪和仰望展台;再有,就是德系品牌的賓士寶馬這兩位。以上幾個品牌,吸引力大部分的觀展人群。像雷克薩斯、林肯、路虎等,這些二線豪華品牌的熱度,明顯的衰減了。而這種跡象,已經持續了有幾年時間了;跟不上新能源市場的推進速度,產品的推新節奏又慢,也就導致了在一屆屆車展過後,公眾們對其逐漸失去興趣。
這次車展之後,二線豪華,是否將不復存在?
一線豪華,依舊堅挺

如果說二線豪華,因為新能源節奏慢而受到市場冷落的話,那麼,憑什麼又說一線豪華依舊能堅挺呢,這似乎有些雙標了。但,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不難發現,賓士和寶馬在新能源領域的發展節奏雖然算不上快,但都有著各自的解決方案。
本次車展,賓士帶來的換代賓士E級和賓士CLE新車(第一次入華)。再加上今年早些時候換代的賓士GLC,賓士又把幾個核心產品重新湊齊了,依靠它的品牌實力和影響力,再吃燃油市場幾年沒問題。至於電動化,本次沒有新車型的加入,依舊是熟悉的賓士EQC、EQE、EQS等純電產品駐場。
可見,賓士的發展重點,還是燃油車市場。

但這並不妨礙它的市場銷量,2023年第三季度,向中國用戶交付超過20.15萬輛新車,前9個月累計交付超過57.87萬輛新車,同比增長3%。對的,這還是在賓士E級沒有換代之前的交付量,那麼,在產品實力進一步加強之後,賓士的整體銷量明年仍舊可以期待一下。羅列一下賓士旗下現有的燃油車型,不可替代的產品有什麼。賓士G級和賓士S級,這兩位,放在同級別、同價位中絕對是沒有平替車型的存在。
或者我們可以這麼理解,賓士在用它的產品力+品牌形象,在市場中撐著,但它的市場地位在短期內,的確無法有品牌能夠撼動。而這次車展之後,或許會更加加深消費者對其市場地位的認可。
一線豪華中,寶馬也同樣不可忽視。

如果說賓士的側重點,明顯更傾向於燃油車市場的話,那麼寶馬的選擇是雙線並行,而且它是目前一線豪華品牌中的「範本」。來到寶馬展台之後,你會發現,諸多的純電車型已經填滿了展台的大部分空間,包括最新發布的寶馬i5、寶馬i3、寶馬i4、寶馬i7等產品。前三個季度過完,寶馬的純電產品交付量是6.96萬台,全球接近10萬台,這組數據說明在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中,寶馬純電產品的認可度不低。
一邊用純電擴充市場,一邊繼續更新燃油車陣營。這就是目前寶馬沿用的發展路線,而且將會繼續維持幾年,直到新的純電平台推出,大概5年左右的時間。今年的前三個季度,寶馬集團在中國市場交付60.28萬輛(含MINI品牌)。
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給了二線豪華品牌「遇冷」的誘因。
誰,在成為新二線?

回顧5年前,也就是2018年的廣州車展,曾經業界還曾經抱有這樣的幻想「二線豪華能否在BBA的擠壓下崛起」。顯然,短短五年時間是不夠用的,或許這個時間還會繼續延長,而現在更棘手的問題,是二線豪華品牌之前只需要面對一線豪華的壓力,現在還需要考慮如何應對新勢力們帶來的壓力。
當消費者們,對豪華的認知不只局限於品牌溢價和認同感之後,那麼,傳統豪華品牌在燃油車時代的統治地位,也就會隨之被削弱。顯然,二線豪華們正在經歷這個過程。用銷量可以證明,高端新能源正在快速搶奪二線豪華市場。
雷克薩斯也已經從2022年開始,結束了連續了17年的銷量增長,並且銷量已經出現了接近20%的下滑。今年,更是終端給出了6萬左右的優惠幅度。在降價的刺激下,雷克薩斯10月份銷量才來到了1.66萬台。同樣,還有林肯、沃爾沃等二線豪華品牌,今年的終端市場同樣不算太好。

那麼,為什麼說今年過後再無二線豪華?
不可否認的一件事,2023年是疫情之後的第一年,消費者的購車慾望正在增長,而這種增長跡象更多的體現在了新能源車市場當中。而在這個市場中,國內的新能源品牌有著更多的優勢,從產品研發速度到更高的本土化程度,這些,都是要優於二線豪華品牌的;鮮明的對比,是二線豪華品牌們的轉型偏慢且車型推新效率慢。
所以,今年廣州車展結束之後,轉到明年的汽車市場中,二線豪華乃至整個豪華車市場中,會湧入更多的國產新能源產品,它們現在拼的是整車平台、高壓系統、充電效率、能耗表現以及智能化程度這些方面。而不再是,發動機、變速箱、油耗以及可憐的加速性能和溢價能力。
直白的說,就是消費者對於豪華的定義正在改變著。像上文提到的,一線豪華不是沒有危機感,而是它們積累的優勢夠多,所以也留足了轉型空間,國內新能源車市場5年的洗禮對它們造不成太大影響。

中國市場,不再需要二線豪華了嗎?
不能否認,傳統汽車的等級秩序正在被打亂、重新洗牌,對應的是電氣化的轉型。二線豪華汽車品牌確實顯得非常遲緩,要麼是油改電,要麼電動化新平台不夠激進。而這個時候,剛好迎來了國產新能源品牌的集體沖高,就說最近的一個熱點市場,純電MPV,有哪幾個二線豪華真正認真的去做這個市場?各位可以思考一下。
鮮明對比的是,國產品牌在對待新市場的反應速度,新能源MPV市場從0到1的這個過程,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以至於現在理想MEGA的火熱,造就了理想展台成了廣州車展人氣最高的展台之一。同樣,今年把產品矩陣湊齊的極氪品牌,也成為了業界的新看點。
而這種節奏上的緩慢,就是二線豪華品牌們的一個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