勢如破竹,持續領跑,這個國慶檔,張藝謀又一次贏麻了。
春節檔的《滿江紅》以45.44億的票房高居2023年票房榜榜首,而從目前來看,年度冠軍之位已經毫無懸念了。

誰能想到,拍了一輩子電影的張藝謀在進入花甲之年後,迎來了票房大爆發。
對於如今這部《堅如磐石》,雖然一開始票房是落後的,但是僅僅一日就逆勢反超,登頂奪冠,如今持續領跑,將成為這個國慶檔首部破10億的影片,也是將成為張藝謀執導的影片中票房第二高的影片。
儘管票房逆勢反超,可是口碑方面又是不忍直視,甚至比《滿江紅》還要糟糕,豆瓣6.5的評分與同期的《前任4》持平,算是墊底位置。如此口碑但並沒有影響票房的增長,反而是逆跌態勢。

口碑兩極分化已成必然,向來以毒舌著稱的金星也是站在了另一端,痛批《堅如磐石》。
「在《堅如磐石》里,張藝謀已然實現了自己的四化:題材流量化、畫面賽博化、圈錢常規化、老年鈍感化。 」

短短一段話,用了「四化」,將張藝謀的《堅如磐石》批得一無是處,句句毒辣,毫不留情面!
當然也是也有不少網友反駁,更是被金星懟了回去。


誠然,《堅如磐石》確實有著種種問題,但顯然有些是張藝謀所無法左右的。最終有著如今的呈現,還是相當驚艷的,遠遠不是金星所批的那樣子,這更多是個人主觀情緒化的觀點,理解支持,但並不認同。
首先來看「題材流量化」。
不可否認,這類犯罪題材影片有著熱點、流量。尤其在《人民的名義》之後,出現了大量同類題材影片,但也不能說拍攝這樣的影片就是為了流量。只要能夠拍出優秀佳作,無關乎題材、流量等。
當然,《堅如磐石》更是拍攝於四年前,如果單純為了追逐流量,那麼這樣的代價未免太大了。
「題材流量化」問題並不是該片的關鍵所在,也並非是缺點。
而從導演張藝謀個人角度來說,可以看到這些年一直都在挑戰突破,並沒有局限於一種題材,或者自己熟悉的,而是敢於嘗試,這一點上就可以充分證明他並未在追逐流量。在這一年紀,而是想要去拓展自己作為導演的邊界,同時也是讓國產類型片有著更大程度的提升。
如果說,張藝謀拍了這部《堅如磐石》就是流量化了,那麼縱觀每一年上映的影片,大部分導演都更是為了追逐流量,更是「題材流量化」的代表。

其次來看「畫面賽博化」。
畫面美術風格問題,這一次確實很不張藝謀。
但這也並不是硬傷,致命問題。
這部影片的影像風格同樣是張藝謀沒有嘗試過的,而是都市、現代、冷峻的風格,但是與取景地和故事內容有著充分結合。充分利用山城特點,有著明暗對比,再結合題材特點,讓整部影片的色彩更為瑰麗霓虹。
所以這一切都是為了內容服務的,並不是想當然的。
張藝謀,我們都知道他擅長古典主義的構圖,但這畢竟是一部都市犯罪題材影片,所以必須要捨棄傳統,而是嘗試適合此類題材的影像風格。

然後來看「圈錢常規化」。
如果說拍出這樣的電影是為了圈錢,那麼放眼全國每一年拍的每一部電影都可以說是圈錢之作了。不能因為票房高就說「圈錢常規化」,這背後原因複雜,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結果,有時並不是片方所能影響的。
單從電影的角度來說,張藝謀這兩年拍的電影,還是具有一定藝術性和現實性的。對於當下的許多年輕導演來說也是足夠他們學習的。
從個人角度來說,對於如今的張藝謀,如果為了圈錢,大可不必拍這樣的類型片,並且一拍就積壓四年,這樣顯然得不償失。
反觀同期的一些電影才更像是圈錢之作,但是並沒有看到金星對那些影片痛批。

最後來看「老年鈍感化」。
如果以年齡為衡量標準,那麼這是對所有老人的侮辱、不公。
儘管張藝謀已經72歲了,但是可以看到創作力依然旺盛。
《一秒鐘》《懸崖之上》《狙擊手》《滿江紅》《堅如磐石》等,類型多樣,雖然質量參差不齊,但是可以看到優秀作品依然居多,並不是爛片橫行。即使口碑質量稍差的那也並不全是主觀原因造成的。
儘管如今這部《堅如磐石》是近些年口碑評分最低的一部,但也不能因為一部就全盤否定,況且積壓多年才能夠上映,還有著如此呈現,如今真的沒幾個導演能夠拍成如此模樣。
如果你管這樣的張藝謀為「老年鈍感化」,那麼真的是太過片面主觀了。

金星向來以敢說毒舌著稱,可是並不是每一次都客觀公正,也是有著有失偏頗的時候。如今對張藝謀《堅如磐石》的痛批顯然就失去了理性,不夠客觀公正。
對於這個國慶檔,《堅如磐石》票房能夠逆勢反超,如今持續領跑並不是沒有原因的,儘管豆瓣評分並不高,可是作為類型片,拍出了質感,也是有著一定尺度。儘管刪減造成的細節、劇情連貫問題也很明顯,可是能夠公映,能夠聚集這樣一幫實力派演員,張藝謀還是令人敬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