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近期,以「同城約」為噱頭的電信網路詐騙案件高發。
詐騙分子在全國多地的車輛後視鏡、小區入戶門粘貼「同城約」二維碼,以下載APP充值「會員」「做任務」便可「上門服務」為由實施詐騙。
真實案例:
今年4月,四川涼山公安接到小吳(化名)報案,稱自己遭遇刷單詐騙。
小吳本是兢兢業業的上班一族,當晚與朋友吃完晚飯,正準備開車回家,發現自己車輛後視鏡上貼了一張二維碼,竟是「同城約」這等「好事」。
謹防「同城約」騙局
好奇之下,小吳掃碼下載了一款來路不明的APP。
一番折騰後,平台「小姐姐」要求他做幾單「任務」便可約到同城美女。
最終,小吳被騙14萬餘元。
偵查民警根據小吳描述,分析得出「貼碼人」仍在本轄區活動,隨即針對轄區內公共區域停車位開展排查,快速鎖定並抓獲嫌疑人兩名。
(公共監控畫面)
「掙快錢」的陷阱
偵查民警對該案進一步深挖發現,小小二維碼僅僅是詐騙分子實施詐騙的手段之一。
兩名嫌疑人分別受雇於多個不同上線,上線在全國範圍內拉攏招募成員製作、散發涉黃涉詐「二維碼貼紙」,以發放數量來計算傭金。
二維碼同時也是詐騙分子通過黑客手段獲取受害人個人信息的途徑,只要掃碼,病毒就會侵入手機竊取相冊、通訊錄、瀏覽記錄等信息!
(涉案APP)
(涉案二維碼貼紙)
明確層級 多地抓捕
為打擊犯罪分子囂張氣焰,四川涼山公安針對此類案件加大打擊力度,根據發案情況及時開展研判,專項部署、集中收網。
截至目前,警方已在遼寧、河南等地抓捕嫌疑人6名,扣押手機10餘部、電腦4台、凍結涉案資金100餘萬元。
該案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網警溫馨提示:
「掃碼」有風險
「相約」需謹慎
(來源:公安部網安局微信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