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國慶「雙節」來臨,也到了全面開漁後生猛海鮮、「蝦兵蟹將」品種最豐富品質最肥美的時候。
據央視財經報道,進入9月份,隨著黃渤海伏季休漁期結束,梭子蟹、皮皮蝦等應季海鮮正大量上市,水產品銷售進入旺季。記者走訪河南鄭州大型水產品批發市場了解到,目前海鮮價格整體走低,下降幅度在20%左右。大閘蟹的銷量也一路走高,九月初剛上市時,有商戶每天才賣幾百斤,現在最高一天能賣5000斤。
商戶:大閘蟹價格幾乎「腰斬」
據界面新聞報道,9月27日,自叮咚買菜平台獲得的數據顯示,整個大閘蟹品類上,今年雙節期間預計環比節前一周增長約30%左右,而且價格親民了很多。在該平台上,一隻125克(2.5兩)的鮮活陽澄湖母蟹售價為39.9元,4隻售價還能優惠到139元。而同樣規格的黃河口大閘蟹更便宜,售價在30元左右。
永輝超市方面也表示,受閏二月影響,今年大閘蟹規格整體比往年大一號,產量比往年大,導致價格比同期低,品質更好。今年中秋節在9月底,此時母蟹品質已經達到最肥的時候,產自遼寧盤錦、江蘇興化的大閘蟹都有一定幅度的銷售增長。
「價低貨好」的原因,主要是陽澄湖大閘蟹迎來過去三年中產量最大的豐收。
大豐收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今年氣候溫和,極高溫天較少,適合大閘蟹生長;此外,隨著蟹苗選育手段精進以及陽澄湖水體環境優化,大閘蟹質量穩中有升。
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新聞辦主任姚水生稱,2023年陽澄湖大閘蟹總產量預計在1.1萬噸左右,較去年增加17%左右。
事實上,不止是陽澄湖大閘蟹,其他產地的大閘蟹行情也不錯。
據央視財經,近日,記者在河南鄭州北郊一家大型海鮮批發市場看到,每個海鮮攤位前都擠滿了挑選海鮮的消費者。眼下,市場里最搶手的就是大閘蟹,雙節期間,大閘蟹的銷量一路走高,九月初剛上市時,有商戶每天才賣幾百斤,現在最高一天能賣5000斤。
市場商戶告訴記者,由於今年大閘蟹產地養殖面積擴大,加上螃蟹大豐收,供應充足,價格較去年同期下降超40%。
河南鄭州某海鮮批發市場商戶 董衛峰:比去年基本上要便宜一半,去年2.5兩母蟹最高峰時賣到一百二十元一斤,像今年最高峰時最多賣到六十五元一斤。3兩母蟹去年最高賣到一百四五十元一斤,今年價格始終在七十多元一斤。
記者走訪發現,除了大閘蟹,其他如梭子蟹、羅氏蝦、基圍蝦、石斑魚以及鮑魚等海鮮的價格則比較穩定,與去年同期持平。
據青島早報報道,在當地的城陽水產品批發市場上,大量海鮮產品擺滿攤位,吸引許多商販前來選購。在此做了10多年海鮮生意的批發商尹先生介紹,開海後,各種海鮮大批量上岸,秋季是海鮮最集中的季節。記者注意到,市場上海鮮種類有50餘種,價格比開海前便宜不少。
「每年開海後海捕魚上市,價格會比平時降低許多,銷量也自然比以往多出好幾倍。」批發商劉先生介紹,目前的海捕魚主要以鯧魚、小黃魚、黑頭魚為主,價格相比開海前便宜了2—3元。「目前價格降幅最大的就是南方梭子蟹,因為今年梭子蟹產量很大,相比之前價格直降了差不多10元左右,平均批發價在12元左右,肥度中等的梭子蟹每斤的零售價在25元左右。」
蟹農「不開心」
據界面新聞,今年的大閘蟹行情對於消費者來說「價低貨好」,但卻讓養殖者感到頭疼。
「今年大部分養殖戶可能會出現增產不增收、優質不優價的現象,品質好但價格賣不上去。」江蘇泗洪縣綠康洪澤湖大閘蟹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永軍表示。
據他透露,同等規格、同等品質的產品在批發環節每公斤要比往年低5-6元。尤其是中秋前後,由於產量高且母蟹幾乎到達肥美的成熟度,優質的母大閘蟹批發價可能只有去年的50%左右。
孫永軍透露,養殖環節的投入對比看,一畝地精品蟹的投入在8000元以上,而普通螃蟹一畝地4000-5000元的投入,如果下游一味地打價格戰,也會讓普通蟹的養殖需求釋放,進一步導致市場上產品多而不精、普通蟹農抗風險能力下降的趨勢。
據解放日報報道,崑山蟹農鄒建星在採訪時稱,他身邊的蟹農不是虧本就是勉強保本的狀態,「飼料成本漲、租金漲、人工也漲,但實際蟹的收購價一直不見漲。」
在考察中,他也發現,近年來,在各地政府產業推動之下,大閘蟹養殖面積已處於過度飽和,市場已供大於求。隨之而來的是,大閘蟹養殖風險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養殖戶開始思索轉型,畢竟「多條腿走路」更穩當。
淡水養殖水產品受到歡迎
據東方網,中國漁業協會水產商貿分會常務副秘書長、大閘蟹營銷品牌聯盟秘書長袁道亮告訴記者,日本排核污染水事件對一些水產從業者的經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國慶到春節是水產行業的旺季,9月中旬開捕,進入10月水產品供應量上升,價格便宜了,企業也要慢慢收貨進行加工,備貨到春節時賣個好價錢。」袁道亮說,今年由於日本排核污染水,他從協會的不少會員單位處了解到,一些企業主動減少了諸如鯧魚、帶魚、黃魚等野生海產品的備貨,漁民也減少出海捕魚了。
相反淡水養殖的水產品受到市場歡迎,例如草魚、鯿魚、鯽魚、鰱魚等「四大家魚」,人工養殖的南美白對蝦、養殖大黃魚、金鯧魚、羅非魚等價格都略有上漲。「消費者可能感覺人工養殖的環境可控一點,但政府部門其實對於相關海域的水質與海鮮水產品一直進行安全監測,大家可以放心食用。
值得注意的是,據財聯社報道,近期在河南、福建、廣東多地調研發現,下游水產養殖供大於求,價格低迷,但上游飼料原料價格大幅上漲,部分飼料企業選擇「降質保價」,進一步導致下游養殖周期拉長,養殖成本、風險變相抬升,虧損加劇。多位業內人士表示,今年部分養殖品種投苗減少,出塘時間較晚,因此明年水產價格或有好轉。
編輯|孫志成 杜恆峰
校對|陳柯名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財經、證券時報、藍鯨財經等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