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麼人喜歡《前任》系列?

娛樂頭條 4020℃

《前任4》票房破2億了,作為一部IP的第4部作品,已經算是奇蹟。

續集不如前作,一次不如一次幾乎是系列電影的常態,在內娛同一個IP拍到第四部很少見,數據依然這麼漂亮的就更少見。

無論以後還拍不拍,《前任4》已經是內娛電影史上最值得探討的話題之一了。

到底什麼人喜歡《前任》系列? - 陸劇吧

1、《前任4》的故事內核

《前任》系列不管拍了多少部,內核只有一個,就是錯過,錯過的有可能是愛情,也可能是人生。

到底什麼人喜歡《前任》系列? - 陸劇吧

韓庚扮演的孟雲和鄭愷扮演的余飛,嚮往愛情,也有浪子心態,既想留住身邊人,又捨不得花花世界。

反覆在深情和薄情之間橫跳,失去後雖然會痛哭流涕,但年輕人不服輸,流血流淚,不能低頭,《前任3》以及之前,重點演繹的是錯過愛情。

年輕時想得是「分手應該體面」好好說再見,時過境遷想得是「如果我們當時能不那麼倔強」就好了。

這種遺憾也是《前任3》及之前系列最動人的地方。

到底什麼人喜歡《前任》系列? - 陸劇吧

到了《前任4》這種遺憾和錯過從感情變成了人生。

孟雲創業成功發福了,林佳離異帶著孩子,他們重逢,往事歷歷在目,兩人心中還有牽掛,可回不去了。

余飛和丁點試婚生活瑣碎得像個玩笑,哭了、笑了,分手了和好了,可誰也沒想好以後怎麼走。

前幾部的戀愛只關乎感情,而《前任4》的感情就關乎人生了。

到底什麼人喜歡《前任》系列? - 陸劇吧

孟雲渴望愛情,但也享受孤獨,一個人呆久了,已經不知道如何打破舒適區,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了。

到底什麼人喜歡《前任》系列? - 陸劇吧

去相親談論的不再是喜不喜歡,而是適不適合結婚,能不能來得及生孩子,身體好不好,經濟基礎怎麼樣,大家社會地位是否匹配,人越來越現實,感情也從生活的重心,變成可有可無的點綴。

余飛想安定,但也在衡量,婚姻「累不累」,他也早就沒有為愛付出一切的勇氣了。

到底什麼人喜歡《前任》系列? - 陸劇吧

這些事情沒什麼特別,但幾乎每個人都經歷過,也許當時沒有意識到,但回頭時,多少會有些感慨,這些曾經的滄海,被《前任》系列就這麼串了起來。

與其說這是一部電影,不如說是一次大型的青春回憶現場。

看完《前任3》,有不少人是哭著走齣電影院的,電影中每一個看上去平淡的情節都精準地擊中了「前任」們的心結。

到底什麼人喜歡《前任》系列? - 陸劇吧

他們在地下車庫裡,電影院座位上嚎啕大哭,有些甚至上了新聞。

到底什麼人喜歡《前任》系列? - 陸劇吧

沒有人永遠失戀,但永遠有人失戀,看完《前任4》一樣有人嚎啕大哭,回憶著錯過的人和時光,走齣電影院。

到底什麼人喜歡《前任》系列? - 陸劇吧

但和其他作品不同的是,有多少人喜歡《前任》系列,就有多少人對它嗤之以鼻,不僅《前任4》,之前的《前任1》到《前任3》口碑都是呈現出了非常兩極分化的態勢。

2、到底什麼人喜歡《前任》系列

《前任4》豆瓣6.7分,這個不高的得分已經是《前任》系列的巔峰了。

創造了20億票房以及韓庚扮演至尊寶,於文文吃芒果等名場面的《前任3》才5.5分。

到底什麼人喜歡《前任》系列? - 陸劇吧
到底什麼人喜歡《前任》系列? - 陸劇吧

根據統計《前任3》的受眾是20-24歲,三線城市觀眾佔比接近百分之四十,加上四線及以下城市更大的份額,構成了《前任3》的主要觀眾群,其中女性超過百分之六十。

換句話來說,《前任》系列的受眾是三四線城市的年輕人。

到底什麼人喜歡《前任》系列? - 陸劇吧
到底什麼人喜歡《前任》系列? - 陸劇吧

她們與豆瓣上喜歡討論流派、技巧、寓意的城市青年不同,她們更在乎的是電影是不是直觀的好看,能否打動她們。

至於其中有哪個片段致敬了某位大師,採用了什麼樣的手法,並不重要,換句話來說,她們才是真正在看電影本身的人。

到底什麼人喜歡《前任》系列? - 陸劇吧

今年情況依舊如此,截止到目前為止,二、三、四線城市依舊是《前任4》的主要票倉。

到底什麼人喜歡《前任》系列? - 陸劇吧

相比豆瓣很多用戶將看電影變成了自己與編導較勁,用習慣性批評來顯示自己的品位和格調時,這些純粹看電影的「二三線城市青年」,對作品的評價往往最客觀。

他們用票房肯定了《前任》系列的價值。

3、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樸素的烹飪方式

關於《前任3》豆瓣有一條認同最多的評論是這麼說的。

又是平庸到不行的片子,戲劇手段單一。全篇都是吃飯,喝酒,聊天,拍得好像室內情景劇,毫無生活氣。

到底什麼人喜歡《前任》系列? - 陸劇吧

到了《前任4》這裡,導演的拍攝手法,表達方式還是一模一樣,一如既往地還是吃飯聊天,甚至場景還不如《前任3》多,但該片依舊2天破億,評分還有所上漲。

這說明很多人已經開始意識到,作為一種藝術表達形式,豐富的內涵遠比酷炫的表達重要。

因為「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樸素的烹飪方式。」

到底什麼人喜歡《前任》系列? - 陸劇吧

從第一部《前任》講述20多歲的感情到現在《前任4》講述人到中年的困惑,整個片子的主題是跟著導演一起成長的。

這個系列從一開始就不追求特別深刻的表現方式,在藝術手法上借鑒了《BJ單身日記》《美國派》等青春喜劇的風格,主要特徵就是生活化的表達。

到底什麼人喜歡《前任》系列? - 陸劇吧

而看上去毫無技巧的吃飯、喝酒、聊天,恰好是該片刻意為之的「偽記錄」片形式。

導演本人是很懂煽情的,最典型的莫過於《前任3》里,孟雲和林佳分手的場面,一個芒果過敏卻在屋裡拚命吃著芒果,痛不欲生。

一個在分手時,不顧眾人的阻攔,喊出了最大聲的「我愛你。」

即使今天看,這樣激烈地表達依然有其動人的地方,「愛別離」中飽含的無奈、不甘和不得不分手被這一段情節表達到了極致。

也是因此,才會有人對《前任4》里孟雲與林佳的重逢抱有極大的期盼。

但到了《前任4》這裡,導演風格變了。

他的鏡頭不使用任何技巧,也不主動去增加傾向性的音樂,背景或者衝突,就是單純的記錄戀愛中的男女,正常的交流、交往、矛盾。

就連台詞都讓人有些耳熟,彷彿是剛才和自己聊天的朋友和家人才說過一樣。

到底什麼人喜歡《前任》系列? - 陸劇吧

全片不引導,只讓觀眾自己去感受這些情緒,在很多時候,為了減少對觀眾的引導,影片甚至將很多可以煽情的場面解構成輕喜劇的形式。

比如孟雲和林佳重逢後的片段,從文字和情節上來說,很有力量,也足夠動人,但影片只是給了林佳幾個抽煙的鏡頭,就淡淡帶過了。

中間還夾雜了余飛和丁點在餐廳里想要薅林佳孩子頭髮的搞笑情節。

有種硬生生要讓觀眾把眼淚憋回去,冷靜思考「該如何和愛過的人說再見」的感覺。

到底什麼人喜歡《前任》系列? - 陸劇吧

余飛和丁點吵架分手的片段也是如此,原本可以大幅渲染的情節,卻用搬行李的情節把節奏打得稀碎。

就連最後柳柳和孟雲分別都是隔空的,導演克制到連兩人見一面都不肯。

《前任4》的表達一直在做減法,相比煽情,這種表達更隱晦也更高級。

到底什麼人喜歡《前任》系列? - 陸劇吧

這種冷靜如手術刀一般把事物本質解構給觀眾看的方式,在劇情片中並不討巧。

在以往,這類「偽紀錄片」大都是先鋒導演、文藝片的最愛。

1964年,英國導演理查德·萊斯特拍了一部表現甲殼蟲樂隊的偽紀錄片《一夜狂歡》,形式是跟拍,內容卻極盡誇張,以紀錄片的鏡頭和故事片的敘事,講述了導演想像中的甲殼蟲樂隊。

到1984年伍迪·艾倫的《西力傳》時,這種形式就有了成熟的路徑。

國內導演里,賈樟柯是較早涉及此類影片的,他的《二十四城記》是比較成功的作品。

《宇宙探索編輯部》,則是近年來國內這類影片的佼佼者。

到底什麼人喜歡《前任》系列? - 陸劇吧

文藝片、類型片使用「偽紀錄片」有個巨大的優勢,就是他們可以不追求情節的跌宕起伏,可以在氛圍感、歷史感甚至黑色幽默上下功夫去突出主題。

但《前任4》這樣的劇情片,從狹義上來說還是愛情片的作品,走生活流是需要勇氣的,導演的底氣在於相信自己能與觀眾共鳴。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愛情觀,有人說《前任》是80後的導演,80後的演員,講述的是80、90後的愛情觀。

相比70後的傳統與00後的洒脫,80、90是既想要天長地久,又要強調自我,始終處於兩種價值觀的碰撞中,在愛情上也是如此,他們間歇性的敢愛敢恨,階段性的猶豫不決。

到底什麼人喜歡《前任》系列? - 陸劇吧

聽來的故事只能讓人激動,只有喚起心底原有的情愫時,才能讓人感動,這是《前任》系列火爆的原因,因為在故事裡,我們看見了每一個階段的自己。

導演用極為貼近生活的素材,有些甚至是被說「庸俗」的段子,串起了這一代人在情感中的需求和茫然,也正是因為這些故事足夠接地氣,拍攝手法不花哨,有時候會讓人產生一種錯覺,「這是一部毫無技巧的電影。」

但恰好是這種「毫無技巧」才能讓人專註於電影本身的內容,脫離了那些刻意為之的反轉,和看上去驚心動魄的橋段,才能真正展露出遺憾的動人,也才能真正打在觀眾的心坎上。

大家去看了《前任4》嗎?哭了嗎?想起了誰呢?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