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消防、一半生活,普通人能帶入的職業劇長這樣

電影快訊 2614℃

一半消防、一半生活,普通人能帶入的職業劇長這樣 - 陸劇吧

撰文/喬苗兒

預警!《他從火光中走來》即將變成「他拖著四十米大刀走來」……

一半消防、一半生活,普通人能帶入的職業劇長這樣 - 陸劇吧

化學藥品泄漏的險情突發,和平路消防站的消防員們義無反顧成為「逆行者」,為身處險境的普通人帶去希望,代價卻是他們年輕而鮮活的生命。

作為以消防行業為背景的硬核職業劇,《他從火光中走來》(以下簡稱《火光》)由嵇道青任總製作人,劉紅焰任總編劇,天毅、易勇執導,黃景瑜、張婧儀領銜主演,目前這部劇在愛奇藝站內的熱度已經高達8500。

在「大虐預警」到達前夕,《火光》在互聯網平台上的追劇氛圍就像在開茶話會。消防系統200+藍V不僅聯席吆喝,還大大方方站出來認領劇中的真人真事:雲南消防認領了林陸驍樓頂划拳救醉鬼;烏魯木齊消防認領了被困電梯「搖人」求救;山西消防認領了「我是救火還是救你」的訓新人發飆……彷彿找到了「上班演我」的知音,「顯眼包們」的事迹徹底廣為流傳。

一半消防、一半生活,普通人能帶入的職業劇長這樣 - 陸劇吧本來就因為過於真實、能夠帶入的追劇觀眾們眼見著有了官方認證,討論的熱度更是空前高漲,銳評黃景瑜像回消防站串門兒的、打卡上班的,也為地震、火災等真實險情場面揪心,更以鮮有的近距離感知,走進了這群沒有金手指和超能力,免不了有遺憾和感傷的普通消防員們的工作和生活。職場劇的這團火,也隨之燒進普通觀眾的心裡,照亮了每個普通人的日子。一半消防、一半生活,普通人能帶入的職業劇長這樣 - 陸劇吧典型而真實的職業群像任何職業都是由人組成,《火光》事關消防安全,本就與普通人的生活更近。遇到火災險情第一時間撥打119的消防安全教育從娃娃抓起,新聞中總有大災難面前「逆行」的消防員身影,報道里也總能看到「藍朋友」捅馬蜂窩、抓蛇、逮貓,幫老百姓解決身邊為難的事情。對於消防員群體,熒幕前的觀眾熟悉又陌生,親近又疏離。《火光》通過和平路消防站這一窗口,高度凝練地呈現了當代消防員群像。消防改革的大背景、基層消防站的框架和運轉邏輯落在具體的每個人身上,時代和個人的齒輪咬合緊密。改制前,消防隸屬武警;改制後,消防員通過專門考試招錄;形式有別但底色未改。一半消防、一半生活,普通人能帶入的職業劇長這樣 - 陸劇吧站長林陸驍和指導員楊振剛仍舊延續了部隊中主官「夫妻檔」的配置,一個抓業務,一個管思想,寬嚴相濟,搭檔默契。一半消防、一半生活,普通人能帶入的職業劇長這樣 - 陸劇吧技術骨幹余奇磊和新人邵一九、秦十全來到消防站的途徑不同,正映襯改制前後的變化。作為力學專家,地震救援中余奇磊因為林陸驍的一句話,讀了研究生才加入消防站;一九、十全作為地震遺孤,懷揣著成為消防員的理想,通過專業考試如願。一半消防、一半生活,普通人能帶入的職業劇長這樣 - 陸劇吧督察樓明冶和林陸驍同一代成長起來的年輕消防員,他代表著更為先進系統的科學救援理念,看起來是跟林陸驍「對著干」,實則是不同立場救援觀念的交鋒,和碰撞後必將迎來的觀念迭代。還有動不動就更新遺書的「活寶」劉如意,整個和平路消防站沒有他都得散,既是粘合劑,又是萬金油。一半消防、一半生活,普通人能帶入的職業劇長這樣 - 陸劇吧性格各異、體型有差、加入方式有別的和平路消防站群像,像一副當代消防人員的剖面圖,完成了對現實的高度復現,成就了觀眾心目中真實的基礎。在消防專業的這條故事線上,《火光》人物鮮活,事件真實可感。除了地震,後續也不乏化學藥品泄漏、森林火災等大型災害的救援現場刻畫,極具視覺衝擊的坍塌和爆炸以及火光,令觀眾更為真切感受到消防員職業的華光、犧牲的悲壯和無私的奉獻。在另一個維度上,消防員們鮮為人知的訓練和偶爾「皮」一把的日常生活也令這一職業不僅有神性,更有人味。林陸驍燈泡上切鐵絲的技能是苦練的結果,並非炫技,只是因為真實的救援場景中時不時就會冒出戒指卡住手指的情況,這就要求消防員的手必須有絕對的準頭,而準頭背後是千萬次的練習。一半消防、一半生活,普通人能帶入的職業劇長這樣 - 陸劇吧余奇磊為了工作而不得不愧對妻女,期間反覆萌生離隊的念頭。林陸驍和戰友、夥計們給出的反應是理解和支持。沒有那麼多的苦情戲碼——職業理想和家庭責任的選擇題,是正常人躲不過的選擇,無愧於心就好。《火光》用寫實的筆觸、平視的視角和從容穩定的情緒,用「平常心」的方式讓消防站的大小夥子們活了起來,也讓消防員這一職業在不知不覺中跟觀眾做起了朋友。一半消防、一半生活,普通人能帶入的職業劇長這樣 - 陸劇吧五味雜陳的生活百態《火光》一半消防,一半生活,勾連其中的是一檔綜藝節目《烈火青春》。這一「戲中戲」的手法巧妙寫實。劇中,原本和平站在是否接受這一紀實性的綜藝節目時有分歧,楊振剛認為各行各業都離不開宣傳,是讓普通百姓更好地了解消防行業,普及消防知識的一次很好的機會,這種需求或觀念與現實高度重疊。如今各種圍繞職業的綜藝節目尤其是真人秀在年輕人中火爆,法醫、律師等經由電視屏幕的放大,職業魅力大放異彩,成為眾多年輕人樹立職業目標,建立職業規劃的啟蒙者和領航員。《火光》用戲劇的手法洞察了年輕人的社會心理圖式,並以此串聯起不同職業軌跡上的年輕人追逐職業理想的成長脈絡。一半消防、一半生活,普通人能帶入的職業劇長這樣 - 陸劇吧原為舞蹈演員的南初,為了維繫舞社的生計選擇加入真人秀節目,意料之外地與將她救出火場的林陸驍重逢。她對待事業的執著、面對感情的清醒與深情,既是如今年輕女性的縮影,也是榜樣。林陸驍的弟弟林啟沒有延續父兄的衣缽,反而走上了藝術的道路。而在成為一名小提琴家這件事上理想和現實的出入不小,溝坎不少,屢屢在商演鑲邊熱場的經歷同樣是眾多事業剛起步的年輕人縮影,精神上的「同病相憐」也讓許多有著相近際遇的年輕人們多了互相加油打氣的機會。還有被尊稱為「小蔣總」的蔣格,優渥的生活條件沒有成為他「躺平」的理由,未被紈絝氣質沾染的個性也擊碎了對於「富二代」年輕人的有色眼鏡,轉為正視他們的努力與正直,並且對他們的成長予以期盼。一半消防、一半生活,普通人能帶入的職業劇長這樣 - 陸劇吧而和平路消防站經手的形形色色救援案件中,就更不乏對家庭、社會等現實議題和時代癥候的整體把握和深入洞察。原本被救下的跳樓女孩孫夢,卻因為二度和父母爆發衝突而走上絕路。年輕生命的消逝不僅對曾經救過她一次的消防員們來說是巨大的打擊,同樣是對代際溝通和家庭教育的有力叩問,更召喚起社會對於抑鬱症患者的關注和理解——抑鬱不是脆弱或想不開,它是可以被治癒的生理性疾病,同時也需要更多的關愛,才能盡量避免孫夢的悲劇重演。《火光》把普通人生活與消防職業緊密相連。在大事件、大困難面前專註於個體的情緒和選擇;在日常瑣碎中採擷閃光點,折射職業的華光、生活的智慧,大小相宜,平凡與不凡相對,共同調出生活的本味。一半消防、一半生活,普通人能帶入的職業劇長這樣 - 陸劇吧被看見的普通人日常《火光》從演員表演到情節謀篇,被觀眾提及最多的評價是「不像演的」。一半消防、一半生活,普通人能帶入的職業劇長這樣 - 陸劇吧真實感源於自我代入,觀眾在劇中看見了自己,也看見了眼前的生活,因而自動產生情感上的投射,情願將自己和劇中人劃等號。在近期愛奇藝舉辦的悅享會上,愛奇藝首席內容官兼專業內容業務群(PCG)總裁王曉暉以《小人物走到了十字街頭》為題發表演講,是對愛奇藝過往創作的集中總結,也解釋了為什麼愛奇藝總能在現實創作中激起強有力的社會熱議、共鳴,併產生長尾效應。一半消防、一半生活,普通人能帶入的職業劇長這樣 - 陸劇吧時代影響人們的心態,心態影響了人們的行為,用戶的內容選擇和觀看行為,倒逼平台和製作公司內容生產觀點的革新,「創作出來的作品,主流的普羅大眾不看,是毫無意義的。」要想被老百姓認可,被主流觀眾認可,製作方和創作者,有責任有義務去探索如何表現好「小人物」。一半消防、一半生活,普通人能帶入的職業劇長這樣 - 陸劇吧「小人物」的表現要具體化,「不能像過去的某些作品一樣,只表現創作者想像當中的渾身發光的形象,那不是普通的個體,那代表不了普羅大眾。」《火光》中的主人公們,沒有光環,更沒有包袱,出勤場面的粗糙和狼藉,說是新聞記錄也不為過;年輕人的境遇更是個頂個的「另世我」,不見經過粉飾的光鮮,唯有打不垮的樂觀是共通的。一半消防、一半生活,普通人能帶入的職業劇長這樣 - 陸劇吧同樣令人深覺真實到不像演的,還有展現基層民警工作生活和警民關係的《警察榮譽》。同樣是職業劇,日常書寫和煙火氣的描摹讓觀眾覺得看完都有代入感,恨不得紛紛去認領「這就是我們家門口派出所」那點事。它可能沒有那麼大案要案,少了一些驚心動魄和起伏懸念,卻清晰地建立起熒屏前的觀眾和劇中人之間的聯繫,生活本身成為小人物們長出筋骨血肉的養分,得到尊重和理解的觀眾必然會予以創作者積極回應。沉下心到生活中尋找創作的靈感,寫自己的經歷、見聞和感悟,道理都懂,實踐不易。愛奇藝意識到了這一點,並且堅持落到具體的創作中,通過一系列的作品讓小人物站到台前,作為受眾中的最大公約數,小人物們集體站起來為平台鼓掌,也是最自然不過的事情。用觀眾間流傳的話,「這潑天富貴」是應得的。一半消防、一半生活,普通人能帶入的職業劇長這樣 - 陸劇吧一半消防、一半生活,普通人能帶入的職業劇長這樣 - 陸劇吧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