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兩條關於汽車安全的新聞引起了汽車圈的關注。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肖凌雲在2023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說,「我們在2018年聯合國內的機構,做了8個企業測試,發現63%的車輛會出現漏洞,尤其很多車輛可以被遠程控制,通過一些數據報告,我們也可以看到,未來安全漏洞趨勢在擴大。」
中國消費品質量安全促進會副理事長、原國家質檢總局執法督查司司長、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原網路交易監管司副司長嚴馮敏在9月22日舉行的首屆汽車新生態發展大會上說,據應急管理部門統計數據顯示,僅2023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車自燃率上漲了32%,平均每天就有8輛新能源車發生火災(含自燃),新能源車的質量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
近幾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迅猛提升。2022年,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顯示,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持續爆髮式增長,產銷分別完成705.8萬輛和688.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6.9%和93.4%。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完成產銷分別為378.6萬輛和374.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2.4%和44.1%,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的市佔率達到28.3%以上。
新能源汽車銷量和保有量的增加,隨之出現的質量安全問題也越來越多。
兩位權威人士在不同的會議上都提出了關於安全的問題,這已經說明了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保有量的增加,安全問題已經成為影響新能源汽車正常使用的重大隱患。
新能源汽車需求旺盛
J.D.Power發布的2023年中國新車購買意向研究顯示,中國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購買意願連續六年上升,達到33%,較去年的27%上升6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長期趨勢愈發明確。LMC數據顯示,2022年新能源汽車實際滲透率為26%,2023年預計的滲透率為35%。
這表明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消費需求旺盛。其中有兩個明顯特徵,一是,新能源SUV意向購買率增加明顯,從去年的11%躍升至16%,已經和新能源轎車的購買意向率看。二是,消費升級趨勢顯著。豪華插電混動和中/大型純電動SUV意向購買率增幅最大,分別上升6%和5.5%,緊湊型純電動和中型純電動轎車意向購買率下降顯著,分別下降7.5%和5.4%。
隨著銷量及市場滲透率不斷攀升,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進入了充分競爭階段,已經從最初的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轉型。消費者的選擇範圍變大的同時,車企間的角逐也變得更加激烈。
在影響購車決策的諸多因素中,汽車質量的權重佔到18%,汽車性能的權重佔到16%,智能化體驗的權重佔到14%,2022年只佔到12%,同比上漲了2個百分點。根據J.D.Power的研究數據表明,品牌和價格的影響權重均為13%。
因為中國新能源車市進入了充分競爭階段,因此出現了各家品牌「百花齊放」的局面,各家產品在電池續航、高壓快充,智能化體驗方面你追我趕,不免讓消費者有些眼花繚亂。所以,如何提前進入消費者心儀名單,潛移默化地影響消費者的購車決策,就成為車企營銷的關鍵課題。營銷模式也從過去基於產品賣點的打法轉變為圍繞消費者購車動機的打法,所以,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產品標籤,比如奶爸車,親子車,露營車等等。
這也是新能源車市需求旺盛的一個體現。
安全問題愈演愈烈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做大做強,關乎行車安全的產品質量問題也逐漸凸顯出來。當下最主要的問題集中在自燃和數據安全問題。
應急管理部門統計數據顯示,僅2023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車自燃率上漲了32%,平均每天就有8輛新能源車發生火災(含自燃),新能源車的質量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
就目前來看,在發生自燃的新能源車中,配備三元鋰電池的車型發生自燃的情況更為普遍些。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三元鋰電池電解液比較活潑,能量密度也比較高。一旦發生碰撞,極易引發自燃的情況。當然磷酸鐵鋰電池也存在一定比例的自燃情況發生。
或許只有等到半固態電池和固態電池問世,才有可能解決這個問題。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不斷升級迭代,相關的數據體量也越來越大。有攝像頭、感測器等設備採集的數據,也有自動駕駛、智聯車機、智能座艙等智能配置產生的海量數據。
數據顯示,一輛智能網聯汽車每秒產生的數據在8G左右,每天至少可以收集10TB左右的數據。這些數據包括車主信息、車身數據信息、車輛行駛信息、操控數據、視頻數據、圖像數據、坐標數據在內的等各種類型信息
這些數據對於汽車製造商、移動運營商、保險公司和其他服務提供者來說,具有巨大的價值。而這些數據的安全保障和規範化使用也成為重要的問題。
目前,數據安全的難點之一,主要涉及到數據確權的問題,現在數據確權的規制還是有所缺失。
此外,新能源汽車的安全還涉及安全狀態不穩定、突然失控的問題、安全風險新的模式。例如:自動駕駛或者高級輔助駕駛功能下,會出現,場景無法識別,誤識別,目標丟失、預測不足等使用方面的問題。
正如肖凌雲所說,「我們在2018年聯合國內的機構,做了8個企業測試,發現63%的車輛會出現漏洞,尤其很多車輛可以被遠程控制,通過一些數據報告,我們也可以看到,未來安全漏洞趨勢在擴大。」
所以,面對新的挑戰,在監管過程中也引入了新的機制。2022年由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幾個部委共同發布了沙盒監管制度。
沙盒監管的核心思路是為企業提供一個安全的實驗環境,在這個環境中,企業可以在受限條件下測試其新的產品和技術,從而提前發現並規避風險。為了確保監管的有效性,沙盒制度明確了工作流程,從企業申請、評估、深度測試,再到結果報告和退出。
這種監管模式強調企業的自主性,鼓勵它們主動應對和改進技術中的問題。
此外,工信部在2015年、2019年和2022年發布了《關於開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關於開展新能源汽車安全隱患排查工作的通知》和《關於開展2023年新能源汽車安全隱患排查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可以說有關部門在新能源汽車安全問題上一直都沒有放鬆。只不過由於新能源汽車一直以超乎預期的速度發展,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新能源汽車產品安全問題也隨之升級變化,所以,這個問題不會一勞永逸,它需要逐步完善,而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百姓評車
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是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工作。也正是因為如此,新能源汽車的安全問題顯得愈發重要。無論是車企主動,還是相關部門的強力干預,都是為了保障市場能夠平穩發展,保護消費者的利益。
*聲明:上述內容及觀點,僅代表作者,與網上車市無關,如有來源錯誤或侵犯您的合法權益,可通過郵箱與我們聯繫,郵箱地址:marong@che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