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生活打卡季#

年輕的時候,我們需要做人生的加法,讓自己有更多的選擇。人老了,就需要做人生的減法,將爛人爛事請出自己的生命當中。
做減法的本質,就是「斷舍離」。斷絕對自己毫無益處的關係,捨棄沒啥作用的東西,離開不屬於自己的地方。如此,生活質量會越來越高。
一個中年人,每天都勤勤懇懇工作,為了家庭而拚命,為什麼還是無法活得幸福,苦盡甘來呢?因為他不懂得做減法。
對於物質的慾望過度膨脹,對於自我的認知不夠清晰,對於爛人爛事太過於在意,那他豈會活得輕鬆、幸福呢?
一切的不幸,都不是別人造成的,而是自己造成的。丟掉這幾樣東西,50歲到60歲這十年,我們才會活得長長久久。

一、丟掉過度膨脹的慾望。
活得不幸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心比天高,命比紙薄,本來就是普通人的命,卻患了有錢人的病,沒有找到自己的定位。
老陳已經人到中年了,月入一萬五,算是高收入了。看到某些朋友可以月入三萬,他有點不樂意了,就逼迫自己月入三萬。
在這般神經質的逼迫當中,老陳順利地患上了心理精神的疾病,別說做不到月入三萬了,就連月入一萬五,也無法保持下去了。
本來可以過點安穩的小日子,為什麼老陳非要將它毀了呢?因為老陳太貪心了,對於所擁有的一切不珍惜,非要貪心得不到的一切。
屬於我們的一切,我們珍惜了,就是活在當下。不屬於我們的一切,我們強求了,就是慾念如淵,害人害己。
人老了,盡量降低自身的物慾。這,並不是消極,而是謀求長久的積極。

二、丟掉做事衝動的急躁。
有一位作家說過,我們都走得太快,總是忘了留意身邊的風景,讓生命滿是遺憾。
這裡的「走得太快」,不是去世的意思,而是為人處世「過分匆忙」的意思。今天急躁,明天匆忙,那命數怎麼可能長久呢?
曾仕強教授舉了一個例子:兩天的工作,用一天的時間就完成了,那不就等於少活了一半的時間嗎?明明可以活八十歲,現在只能活四十歲。
道理我們都知道,可為什麼現代人會如此急躁呢?因為生活的節奏特別快,不是今天加班加點,就是明天透支身體,都不是什麼好現象。
不少人都覺得,在外邊打拚,本就需要急躁、匆忙,這是不可避免的,不然,如何能夠賺到錢,養活家庭呢?
對於中年人來說,急躁的觀念,要不得。一旦透支了身體,落下了病根,或者患了大病,也許賺來的錢還不夠給醫藥費,甚至負債纍纍。這,才是真正的悲哀。

三、丟掉過分在意他人的心性。
在人情社會,絕大多數人都有這麼一個人性的弱點——過分在乎別人的看法。
讀書的時候,學生會在乎老師和同學對於自己的看法;工作的時候,職工會在乎上司和同事對於自己的看法......無論在哪個年齡段,都是如此。
如今想想,就覺得特別可笑,人生是自己的,為什麼非要在乎別人的看法呢?難道說,就是為了討好別人,讓別人接納我們嗎?
楊絳先生在《百歲感言》中寫道: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
別人怎麼看待我們,那是別人的事。別人怎麼說我們,那也是別人的事。我們又何必過分在乎呢?更何況,不見得在乎了,別人就會對我們好。
人這一生,太短暫的,最沒有必要的,就是取悅別人。大家都是第一次做人,與其討好別人,不如討好自己。

四、丟掉對於得不到的一切的偏執。
《金剛經》中有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那些我們所看得見的東西,都是虛無且荒誕的,因為這一切都會消失不見。就跟人之肉體一樣,終究會湮滅在歲月的長河當中。
無法勘破虛妄,人就會變得偏執。比如說,我們會為了得不到的一切,而過分勉強自己,絲毫不懂得放過自己。
對於得不到的一切,我們只需要記得這麼一句話就可以了,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該屬於我們的,會不期而至。不屬於我們的,終究跟我們漸行漸遠。
人過五十,之所以要「知天命」,就是為了搞清楚這人世間的本質,以及生命中的真相。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我們要有一個清晰的認知。
所謂「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要想保持內心的清明,就只能拋棄毫無意義的偏執,接納自己,從而戰勝內心深處的心魔,如鳳凰般,浴火而生。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