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娛樂圈是娛樂圈,演藝圈是演藝圈,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卻也截然不同。作為轉型演員的王一博而言,他無疑是從愛豆轉型到演員,成功完成跨圈的一位,一年三部影片的上映,實現了口碑和演技的跨越。小肥妖吹捧王一博從不來虛,因為他在用實際行動踐行說出的話,我們不吹,誰來吹呢?我們的吹是本真務實的吹。誇一下,王一博為電影圈注入了新鮮血液,展現了很大的潛力,無名之後,王一博學會了用眼神演戲。電影圈不同於其他,這裡更有藝術性的要求,是對於演員而言,更具有挑戰性,都知道一個好演員,應具備的條件有很多,但能揚長避短、避實就虛、謹慎嘗試、確立定位應該是自我的首要修養。演員表演的內涵和張力源於自我洞察,其次則依賴於豐富的眼神潛台詞、鮮明的肢體語言以及悲喜轉化的能力來展現。王一博在電影《無名》的表現已經初步彰顯了這些特質。王一博處處都在用眼神和表情傳達著人物內心情緒,他能夠準確地捕捉到角色的內心細微變化,通過微妙的眼神轉換和肢體語言來傳達角色的情感與動機。例如在卡車上,王一博挑釁梁朝偉的那一場戲,他不僅依靠動作神態顯示趾高氣揚,而且眼神也特具不屑和攻擊性,讓觀眾誤以為他是影片中的浮誇反派,配合他的一個手勢,輕蔑的感覺,詮釋得很到位。在表達喜怒哀樂時,王一博更是遊刃有餘,看到愛人離奇離開的時候,內心的崩潰,眼神充滿了無盡的悔意與憤慨,觀眾彷彿可以觸摸到他的情感脈搏。這不僅需要天賦,更需要用心去感受和體驗。影片中還有一段戲是王一博站在鏡子前獨自抽煙的戲,沒有台詞,也沒有多少動作,完全依賴眼神來展示複雜內心,眼神中透露出的決絕果敢更是溢滿銀幕。這就是無名之後,王一博讓我們看到了他的成長,學會了用眼神演戲,這是一個演員穩紮穩打走演技派路線的基石。程耳賦予王一博的創造性很寬,沒有任何的約束性,給了他自由發揮的空間,無論是表演,台詞,還有創作,我們在無名中,看到王一博越發懂得表達內心情感,懂得用眼神來表達。王一博的五官在大銀幕上,空白留的很多,就會有很多的發揮空間,程耳給他的鏡頭也很微妙,讓人充滿遐想。無名後,看到程耳和王一博再度二搭,小肥妖對此充滿了期待,那就是對《人魚》這部劇的想像。這可能是王一博演藝道路上的一個突破口。葉秘書讓王一博的可塑性擴大化,其實還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人物外形、氣質跟狀態的千變萬化,時而陰柔、狡黠,時而清冷跟殺伐果斷,是有一定的矛盾性,不太容易把控。而《人魚》這部作品,同樣是程耳導演,但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劇情更加聚焦於他作為演員的細膩感受。人物內心深處的困擾、掙扎與失衡,以及那些綿延不絕的情緒,彷彿都在一次次遊走與擺弄中得到了放大與呈現。正如劇情簡介所描述的那樣,故事發生在炎熱的南方,觀看人魚表演的場景與形形色色的觀眾相互交融,共同構築了一幅充滿夢幻與現實交織的風格獨特的畫面。在這個故事裡,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而富有魅力的人魚表演者,如同一條真實而又神秘的魚,遊走在現實與夢境之間,給人帶來具有魅力的沉浸式體驗。這種風格是我個人更偏愛的,《人魚》很有可能成為一部意識流的文藝片。至於角色的造型,王一博的獨特風格可能會被賦予影片不一樣的魅力。頹靡的、落寞的、迷離的。而情緒上,更會是一種悲傷的情緒發泄,這類影片往往會利用超現實的方式來戲耍人物。可想而知,王一博這次的人物塑造難度將大大提高。這種微妙的情緒是很需要調動感受力,王一博的眼神戲份自然不會少的。估計程耳善於用特寫鏡頭,對焦演員的面部,五官,特別是眼睛,面部的肌肉變好,來表達內心情感遭遇。這就是小肥妖說的突破,王一博眼神的傳遞會是這部劇的一大看點,程耳對於鏡頭美學的追求,在電影圈赫赫有名,他是很善於用鏡頭的,無名里的多處場景,我們已經見識到了他的厲害,這次將會繼續放大。要知道這次不同考慮商業片市場,這次製片方是程耳自己的公司,他無需考慮商業運作,更注重的個人藝術的表達,自然我們可以看到更加藝術性的呈現。何其有幸,王一博可以遇到程耳,在採訪中,我們發現他們是惺惺相惜的,程耳在王一博身上找到了共識,才會再度二搭,看到了很多的可能性,才會彼此選擇,他說沒用過年輕演員,而更王一博合作後,他樂此不疲。創作靈感也從王一博這裡得到了釋放,調教一個新人演員,很有成就感的,特別是王一博這種,可塑性強,很有表演天賦的,王一博表演很穩,自然開心再度合作。這次《人魚》會成為王一博作為演員的試煉場,會是王一博演藝道路的一個突破口。小肥妖期待著這場對他的試煉,青年演員都需要過這一關,從求穩到求變、從見天地到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