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觀察報 記者 錢玉娟 北京、廣州報道
「現在一二線城市25歲-35歲的年輕女性,最喜歡的兩個App,一個是小紅書,另一個就是1688。」這是余涌最新的觀察。
作為1688總裁,余涌從「中供鐵軍」做起,是阿里巴巴一名不折不扣的「老兵」。截至今年,他做阿里的To B業務已有19年。
1688,這個由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的妻子張瑛創立、有著24年歷史的平台,如今正被阿里重新發現。
無論是在阿里還是在外部視角,1688一直被認為是源頭供給的聚集地、電商里的「義烏小商品市場」。但到了2023年,1688忽然迎來了買家需求的大爆發,數據顯示,有近6000萬買家在1688平台採購,其中近一年新買家超過2000萬;今年5月,1688平台全站新買家數較去年同期提升近40%、平台GMV提升超20%。
到底發生了什麼?
時間回到2022年初,余涌開始負責綜合性B2B電商平台1688。
從余涌給到我們的數據看,1688平台上目前97%的GMV來自B類業務,但他也發現,平台上也有越來越多的C類買家出現。
不過,與正統的淘寶、拼多多甚至抖音這樣的To C電商平台數以億計的用戶規模相比,1688的買家用戶規模不足6000萬,差距還十分巨大。但「他們挖礦,我賣鐵鍬」,余涌在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採訪時稱,1688正在做一些新的事情。
實際上,自阿里巴巴集團分拆後,在淘天集團的1688,自身也有新的認知理解以及動作目標。「搶先把中國最好的供給捏在手裡,並把它數字化,同時還能夠進行產業升級。」余涌說,這是當下他帶領的團隊在集團中的站位。
平替經濟
剛接手業務時,余涌沒有料想到,平台的用戶群體中,女性比例居然比男性高。
身在杭州的二胎全職媽媽張女士就是上述典型的用戶之一。她利用空閑時間在家做蛋黃酥,並在自己的微信社交圈子裡售賣。在1688上購買包裝材料時,張女士偶然看到「1688嚴選」頻道中,有不少品牌代工和品牌原廠商品,嘗試買了一些洗護用品後,隨即「真香定律」產生,「確實是正品,價格比某多還便宜。」
自此,張女士便在「1688嚴選」上採買甚至囤貨了家庭所有成員的洗護和家居用品。慢慢的,她還開始挖寶一些寶寶用品,之後還不忘給寶媽群以及小紅書上的粉絲們「種草」商品和店鋪。
「180萬篇筆記帖,都是自來水。」余涌說。
接手1688僅3個月時,余涌就宣布砍掉了一個年交易額(GMV)達400億元人民幣的大企業採購業務,並將其轉交給了阿里雲。
至今,回憶起當時,余涌雖然還會覺得,「心疼。」但他覺得是正確的選擇,因為自那以後,內部便刷新了認知——要更專註服務於小微企業和中小創業者。
「服務大企業,博弈成本會很高,能力最後都變成了吃飯、喝酒……」余涌認為,服務小微的能力壁壘只會越來越高,另外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是,越來越多的中小商家習慣在線上尋找貨源和組建起供應鏈。
「我們將這些商家稱為小B。」余涌希望,作為「血統純正的To B平台」,1688可以成為這類用戶的首選。
踩著90後的尾巴,生於山東威海的紀先生,在上海讀完大學留滬打拚。
剛畢業沒有什麼錢卻又喜愛潮牌的紀先生,「逛」小紅書時發現了1688嚴選里有不少品牌代工、品牌同款等平替商品,他還看到一些品牌的同源工廠,在嘗試購買了一些男裝之後,質量和品牌一致,但價格卻只有線下店的5折甚至低至3折。
1688之於紀先生,無疑是「上了年紀」的老電商平台,不少人有刻板印象,這一平台的用戶畫像應該多位男性且年紀大,更集中於下沉市場,可現實並非如此。
2022年3月份左右,加入1688已有8年的潘傑從後台看到,超90%的用戶是新中產和Z世代,「兩類人群佔比差不多,甚至後者比前者的用戶數略微高一些。」
這一變化讓業務團隊意識到,主流採購的買家行為和需求決策因子在發生巨大變化,「我們給出了要發展品質市場的戰略判斷。」身為1688嚴選負責人,潘傑如是說。
改造B2B
為了服務好小B買家,1688說服賣家提高響應速度和履約能力
過去平台上默認是72小時發貨,「現在我全部要求48小時,能做到24小時發貨的賣家,就給他打標、加流量。」余涌的這個決策,曾引發商家們「吐槽」:「你懂不懂To B的生意邏輯?」、「哪有這種發貨的?我又不是全部現貨!」
9月17日,余涌在北京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進行了一場3小時的演講,談及一些管理決策,他認為絕不是坐在辦公室里想出來的,而是走出去,與客戶對話,去市場一線把脈後產生的方式、方法。
余涌與團隊這一年來一直在調研買、賣兩端,試圖在批發類B端平台里,儘可能與C端平台拉平。
以前一個C類用戶在1688上發起訂單詢問,商家根本不會理睬,如今3分鐘若未響應,平台上的AI客服會自動上線,並基於需求推薦在線的同款商品的其他商家。
還有最大的一個痛點是,批發生意的零售件是不予退貨的,現在不僅退貨服務實現平台覆蓋,還打破了過去舉證、第三方認證等滿是糾結的長鏈路,甚至與To C類電商平台拉平了體驗,「付款未到貨,退款實現秒退。」
余涌說,1688的優化背後,其實是「被C端平台教育過的」,像平台此前從來沒有包郵概念,如今不單單有400萬件商品供給,還在買滿包郵的同時提供官方物流下單的服務。
「我設置了滿88包郵。」在1688上註冊工廠做半成品加工的商家王宇,既在平台上進原材料,她也會再加工後出售給二批、三批的人。
王宇還在拼多多上開店,「都是買一兩件的,還要加上郵費、包裝費……」對比總在交易之後顯得清晰明了,「1688上會有買幾千件的買家,客單價很高。」
之前只做拼多多的王宇,「一天能賺3000塊錢」,但同行能看得見數據,會直接來搶生意,「抄襲、低價太常見了,我搶不過他們。」應對競爭,她只能跨平台。
進駐流量豐沛的抖音一番直播帶貨嘗試,生意馬馬虎虎,她又去到淘寶,「相對公平,沒那麼心累,一天能賺一千塊這樣。」直到加入1688,王宇說,「有時候一天能賺5000多塊,多時還有過萬。」
余涌說,1688原本的生意就是讓B類買家和B類企業對接,「有100萬的商家賣貨,50萬家工廠,剩餘50萬是貿易商。」客群的變化並非平台刻意推動而產生,更多受三年疫情影響,恢復常態化後的市場「洗牌」,讓越來越多年輕化、輕定製的小批發商進入平台,「他們的採購決策更個性化、快速敏捷」,由此也給供應鏈提出了要求:差異化、柔性和小單快返。
流量痛點
不只是年輕人,在余涌看來,中國還有大批「錢包略癟了的中產」,他們需求的是個性化但有品控、有顏值的商品,而1688嚴選給這類用戶提供了一個選擇的通路。
既經歷了貨架電商、社交電商、內容電商的競爭演進,也穿越了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乃至當產業互聯網多個周期,余涌深有感觸,經營企業需要面子和里子「貫穿」的取捨。
「將軍趕路不追小兔。」余涌說。他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在負責1688業務後還做了一件事,就是把90天沒有買家數據的GMV全部剔除出去,「這背後其實是不要刷單。」
但流量其實是1688的另一個痛點。
「有不穩定時,一天才500塊。」另外,「流量確實沒有拼多多高。」王宇說。余涌在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整個電商領域,「抖音的模式比我先進。」他繼而說到,抖音並非電商做得好,而是得益於內容優勢,使得流量實在巨大。
儘管1688也有做直播,但「基因完全不一樣。」余涌解釋,與工廠主去抖音直播,直接面對終端用戶不同,1688推動的是讓工廠面對小B,「我們內部稱之為』次終端』。」
今年4月,1688將義烏小商品城的3號館和4號館搬到了線上,搭建了一個「義烏數字館」。原本商城有4萬商戶入駐了1688,在平台決定將成交和供應鏈路線上化後,近3000個商戶積极參与其中。
有人聞風而動,大刀闊斧,不免有人聽風而止,按兵不動。余涌提及,目前傳統批發分銷鏈路,仍有層層加價的問題,同時成為破除了中間多層鏈路的1688的核心競爭對手。
放在過去,余涌會把深入產業帶與1688搶供給的平台視為競爭對手,可伴隨業務深入,他認識到,我國即便是世界上電商滲透率最高的國家,仍難改變超70%的銷售鏈路留存在線下的產業現實。
從義烏到山姆
華泰證券研究中國主流電商平台的市場份額時發現,2019年,淘寶天貓的市場份額合計為65.7%,京東為24.5%,拼多多在當時只有10.4%;短短三年過去後,2022年,淘寶天貓的份額已經降至47.3%,京東為21.2%,拼多多逆勢漲到18.5%。
行業紅利雖然觸頂,但1688與其他批發類的To B平台相較,不僅用戶數排名第一,其在2022年自然年收穫了「最乾淨」的GMV約8000億元,令人側目。
余涌給出了另一組數字,1688實際撮合的買賣雙方,由平台聯繫最終在線下完成交付的GMV,竟逼近20000億元。
「早些時候,對1688有個形象的說法,它是365天永不落幕的廣交會,和一個超越地域限制的義烏小商品市場。」余涌打開手機,給記者看一個即將上線的頻道,「我們要做一個線上的『山姆會員店』。」
記者看到,1688並不規避「山姆平替」的字眼,在測試頁面上,很多商品主圖上都赫然顯示著上述四個字,「只要山姆找得到的平替,我們的價格都是它的一半。」
在山姆賣爆的水壺,1688找到了代工廠,在將供應鏈路打通後,「我們是9.5元,但在山姆可能就是49.5元。」
據他介紹,這一頻道立項不過短短三周時間,「阿里分拆後,現在整個決策鏈路都變快了。」1688不只是動作加快,它面對的競爭直觀加劇。
8月份,余涌去了一趟東南亞市場,他說,去年1688跨境業務的GMV有1700億元,其中東南亞拿下了300億元。
要知道跨境To B的生意中,Shopee、TikTok等外部競爭者都在東南亞市場展開角力,被記者問及是否有壓力時,余涌說,一切以用戶為中心,在他看來,當下各類出海生意奔向的熱土——東南亞,之於1688依然會是GMV呈現樂觀增速的市場,他在東南亞市場給自己的設定的2023年KPI目標是「4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