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伊始,「預製菜進校園」引發公眾關注。一些家長對預製菜的質量和安全表示擔憂。最近,深圳某學校的家委會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就突擊檢查了校外配餐公司,不查不知道,一查家長們的心都涼了。
網傳配餐公司內發現大量凍品食材。
家長們現場查看時發現,這家校外配餐公司工作間的衛生環境惡劣,並且大量使用凍肉和預製品。廚房地板長滿青苔,十分濕滑,工具上長霉,有肉散落在地,工作間里還有難聞的異味。事情曝光後引發熱議,許多家長也因此不再讓孩子食用學校供餐,開始自發送飯。
20日,涉事學校深圳市光明區外國語學校對此發布通報稱,配餐公司屬地市監部門已介入調查,學校積極與家委會和家長代表溝通,督促配餐公司落實整改,並根據家長代表意見,協商家委會啟動配餐企業的重新招標程序。學校將加強對校外配餐企業的監督管理,全力保障廣大師生飲食安全。
校園食品安全事關孩子們的身體健康,家長們擔心孩子做用餐的安全營養,心情完全可以理解。說起來近兩年預製菜很火,相信很多家庭平日也買過、吃過預製菜。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要「培育發展預製菜產業」。國家發改委近期出台的「擴消費20條」也提出「挖掘預製菜市場潛力,加快推進預製菜基地建設」,可見符合相關標準的預製菜安全性和營養都應該是有保障的。
網路資料圖
但是預製菜畢竟還算是個新生事物,消費者偶爾吃,不代表願意天天吃;自己吃,不代表放心孩子吃;有選擇地買來吃,和「在學校只能吃預製菜」是兩碼事。在傳統觀念里,大部分家長還是認為新鮮食材,現炒現做才是最安全營養的。眼下,沒有足夠的研究可以說明預製菜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學校未經充分溝通和論證就直接改變供餐方式,難怪家長們會有顧慮和意見。這表面看是食品安全問題,實質是學校在提供餐食方面信息不夠公開、過程不夠透明、決策不夠民主,才導致結果不理想。至於預製菜究竟能不能進校園,我想這既需要科學嚴謹的論證,又需要坦誠耐心的溝通。
評論員:李藏宇
編輯:張博宇
責編:段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