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娛模範夫妻宣布離婚,恩愛15年終於不裝了
一向被稱為「情感導師」的傅首爾,也要離婚了。
在第三季《再見愛人》節目中,傅首爾和丈夫老劉雙雙現身。
當節目組向二人發起「今天的你,還想離婚嗎?」問題時,老劉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是」。
長久以來,這對夫妻始終以親密戰友、恩愛伴侶的形象出現在大家面前。
沒有出軌、沒有家暴、也沒有經濟糾紛,卻走到了今天這個局面,著實讓人意外。
雖然有人質疑,這是一次炒作,二人並不會真正離婚。
但無論如何,鏡頭前,傅首爾的心力交瘁是真的,老劉的失落黯淡是真的。
兩人婚姻關係中長期盤踞著的矛盾和掙扎,也是真的。

不管最終離婚與否,傅首爾和老劉今天的結局走向,引人深思——
當柴米油鹽倒進生活,當激情熱戀趨於平淡,
沒有愛的中年夫妻,如何度過餘生。
這並不是傅首爾和老劉第一次面對離婚危機。
2017年,兩人曾經離過一次婚。
彼時,傅首爾的事業剛剛起步,生活工作無法平衡,亂成一團。
老劉看在眼裡,覺得妻子「需要自己」,沒過多久就提出了復婚。
在他看來,「被需要感」是奠定親密關係的基礎,也是自身價值的體現。
只是,於傅首爾而言,貧瘠的童年和破碎的原生家庭,早已塑造成了她事事靠自己的性格。
這份「需要」只是短暫慌忙中的曇花一現,當生活秩序逐漸回歸清晰,「需要」便會慢慢淡去。
傅首爾的前半生,就像加了黃連的中藥,需要一飲而盡,越緩慢咀嚼,苦澀越充盈整個口腔。
在她還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已經離婚,她從小跟著媽媽住在滿是老鼠的米倉里。

沒過多久,母親改嫁,傅首爾又被送去和外婆生活。
沒有父母撐腰的孩子最容易被欺負。
野蠻生長的那些年,傅首爾喝過洗潔精水,嚼過別人嘴裡的泡泡糖,大部分時間都在別人的冷眼冷臉、輕視責罵聲中度過。
儘管被現實壓的喘不過氣,但倔強彷彿是傅首爾與生俱來的天賦。
「痛苦的藥方,必在痛苦之中。」
「首爾」是她給自己取的筆名,音譯自英文「soul",意為靈魂。
她渴望擁有一個堅韌的靈魂,在追逐目標理想中一步步改進自己,寫就和造就生命的意義。
倔強的靈魂,遇上樂觀的老劉,一拍即合,共同支撐著他們走過了7年最難熬的婚姻。

婚後幾年困境接踵而來:背負房貸、父母患癌、兒子出生……
夫妻倆的日子過得很辛苦,傅首爾曾有三年時間沒買過一件新衣服。
日子過得灰撲撲,好在還有老劉為她撥開雲霧。
「老劉很理想主義,幾乎不會為了任何事不高興,家裡沒米下鍋了,他會說總會有米的。」
這一次次撫平了傅首爾跳腳的衝動,讓壓抑的現實,也能流動成詩。
低谷時期的相互依偎,難能可貴。
只是,就像兩根相互支撐矗立的木頭,無論哪一方脫離,都會導致局面崩塌。
當生活走向上坡,一個人去找尋自己的新天地,另一人卻苦守原地,靠回憶度日時。
裂痕,便出現了。
傅首爾第一次意識到裂痕的嚴重性,是在2023年的生日宴會上。
老劉在賀卡上寫下了簡單的四個字:「助你高飛。」
事後回憶起這句助詞,傅首爾傷心地直落淚:「這不是一個丈夫該寫給妻子的話。」

在二人漫長的婚姻生活中,老劉給傅首爾寫下過很多情話:
「老婆,謝謝你。」
「啊,我一次又一次重新愛上了你。」
「和你分開之後,我每一刻都在想念你。」
篇幅雖短,卻飽含炙熱情感。
而現在,「助你高飛」四個字,冷漠得像是一句嘲諷。
其實,自2017年複合後,傅首爾和老劉也經歷過一段異常恩愛的幸福時光。
在外,傅首爾全身心投入事業;
在內,老劉辭去了律師的工作,陪著傅首爾舉家搬到上海,承擔起照顧兒子以及處理家中大小事務的責任。
不管傅首爾工作到多晚,老劉都會為她留一盞燈。
打辯論賽的間隙,老劉會悄悄買一束花在備戰間給她驚喜。
無論是飛機還是高鐵,老劉都會開著車去接送傅首爾回家。

雖然傅首爾常在各種場合拿老劉打趣,但始終堅定不移地告訴大家,是老劉成就了她。

談到「伴侶是鹹魚要不要鞭策」的辯題時,會第一時間認可老劉的選擇:
「鹹魚不是垃圾,也不是廢物,不要用我的目標來裹挾他的目標。」

外界質疑老劉「吃軟飯」時,傅首爾會毫不猶豫站在老劉身側,長篇大論地和網友們「互懟」。

2020年,兩人結婚的第11年,他們在一檔綜藝節目中再次舉辦了一場婚禮。
節目上,傅首爾面對鏡頭說:
「這是我的頂配婚姻,我不可能再和另一個人擁有更好的婚姻了。」

老劉也深情款款地告訴傅首爾:
「往後的日子裡,父母會離開我們,朋友會離開我們,孩子也會有自己的生活離開我們。
但是別怕,我們並沒有離開彼此,過著平凡的生活,享受著被愛包裹著的生活。」
而3年後的今天,在毅然選擇離婚之後,老劉說:
「我覺得分開或許是我們最好的選擇。」
結婚至今15年,兩人之間的親情和友情都毋庸置疑,但愛情卻降為0。
「我們已經連架都吵不起來了。」
女主外男主內的婚姻模式下,傅首爾越活越精彩,而老劉則因為缺乏社交、生活重複,變得越來越封閉頹廢。

對於這段婚姻,夫妻雙方都感到厭倦,但是沒有辦法,也找不到辦法。
因為他們既不會完全反目,也不能再和諧相處。
《再見愛人》播出後,老劉遭到了不少抨擊:
「老劉在做的不就是所有家庭主婦正在做的事嗎?而且他還不用生育、不用幹家務活,怎麼就這麼多委屈了?」
「傅首爾沒少為老劉提供資金資源,是他自己不爭氣,怪誰啊?」
「軟飯硬吃還把自己吹的這麼清醒脫俗……」


最近幾年,在女強男弱的婚姻模式中,類似的聲音並不少見,世俗對於家庭主夫的容忍度並不算高。
恩愛如戚薇和李承鉉的婚姻,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也曾飽受詬病。
生完Lucky後,戚薇忙著發歌、直播、拍綜藝,事業節節攀升。
而縱使李承鉉發自內心認為,老婆為了生孩子耽誤了黃金期,自己可以等到女兒七歲後再出去工作,也在外界的質疑聲中逐漸陷入迷茫,抑鬱了一年多。

孫儷結婚時,已經是內娛「頂流小花」,彼時的鄧超仍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角色」。
「懼內」、「孫儷跟班」、「像個保安」……這些名詞一度和鄧超如影隨行。
甚至在金雞獎現場,鄧超還被工作人員誤當作是孫儷的粉絲,攔在場館外不讓進門。

與老劉不同的是,李承鉉通過《披荊斬棘的哥哥》再度翻紅,重新找回了自我;鄧超憑藉綜藝喜劇人的身份,被大眾熟識,改寫「弱勢」形象。
而在婚姻中找不到「被需要感」的老劉,轉頭向事業追尋自我價值,也頻頻碰壁。
傅首爾三番四次嘗試為老劉提供工作機會:捆綁上夫妻綜藝、推薦參加《脫口秀大會》、投資創業……
所有的機會都沒有激起半點水花。

自我價值感的喪失,使所有的沉默,最終只能化作一聲「我不快樂」的嘆息。
失衡日益加劇。
另一方面,傅首爾也漸漸感到有心無力。
20多歲時,她曾在文章中描寫過對愛情的憧憬:
「事實上,我多麼渴望有個無話不談的人。我們睜開眼睛有話說,閉上眼睛有話說,吃飯時有話說,看電影時有話說,接吻時有話說,打架時有話說,高興時有話說,受傷時有話說。
最好,連夢裡都有話說。」
可現在睜開眼,終日面對的,卻是一個連架也吵不起來的丈夫。

無論最後傅首爾和老劉如何抉擇,倘若他們想攜手繼續走下去,勢必要為這段婚姻找到一個新的支點。
傅首爾需要回過頭暫緩腳步,給予老劉迫切渴望的「被需要感」,老劉亦要跳出當下的局限,從他處尋得自身價值,跟上步伐。
愛是一場博弈,過強的對手讓人疲憊,太弱的對手令人厭倦。
必須保持永遠與對方不分伯仲、勢均力敵,才能長此以往地相依相惜。
無論是屏幕里的傅首爾和老劉,還是屏幕外的「傅首爾和老劉們」,都祝願每一對夫妻能在相互扶持的婚姻中,共同成長,一起體驗生命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