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位網友反映,網購平台上有不少商家售賣「愛因斯坦的腦子」,銷量頗為可觀,引發熱議。

記者登錄多個網購平台發現,多家店鋪確實在售賣「愛因斯坦的腦子」,價格在0.1元-5元不等。

賣家宣稱「付款後自動長到大腦上」,「智商+1」「可送親朋好友」等。買下就能長腦子、增智商,是什麼科幻驚悚片劇情?
難道人類真的已經偷偷掌握了」隔空大腦置換技術」?
「愛因斯坦的腦子」到底是個啥?
在電商平台上,不少店鋪都有銷售「愛因斯坦的腦子」。

記者注意到,在某網購平台,一家售賣「愛因斯坦的腦子」的店鋪排名靠前,銷量竟然超過4萬;

一家賣「愛因斯坦的腦子」店鋪銷量達到4萬。其他一些店鋪也有多家銷量上千,綜合各網購平台,類似的產品銷量接近10萬。
在「愛因斯坦的腦子」商品詳情中,有商家寫道:「本商品為虛擬產品,無需物流發貨,拍下後自動發貨,請直接確認收貨……拍下後提供娛樂聊天服務,自己去找客服聊天,娛樂項目,介意者慎拍」。
記者點進一家排名靠前的店鋪,店家表示,拍下半小時發貨,發貨之後,「愛因斯坦大腦」即可生效,立即長在自己(買家)大腦上。
此外,拍下為無物流發貨,腦電波傳遞,傳遞過去的是愛因斯坦電波。同時,還發來一句話:「接下來的人生就像開掛了一般,一切蒸蒸日上,非常成功和順利。」

賣家表示,無物流,腦電波傳遞。對話截圖
另一家店鋪則表示
購買後,(買家)智商自動增長

網站提供了不同「愛因斯坦的腦子」的選擇。網頁截圖
智商稅or心理暗示?
網友熱議
90後的肖肖在面試前下單了個「愛因斯坦的腦子」,她介紹:「買『腦子』聽上去驚悚,其實就是客服陪聊,為你加油。」肖肖坦言,這份心理暗示,讓自己也彷彿感覺有了「愛因斯坦的腦子」加持。
也有網友吐槽,買下後智商未必「+1」,但金錢確實是「-1」了。

在留言區,購買過該商品的網友稱,「腦子很好用很喜歡」「感覺能考清華」「腦袋真的變『聰明』了」。
當然,還有些人認為「愛因斯坦的腦子」就是智商稅,「毫無用處」「買完才意識到我很傻,果然變聰明了」「買個心理安慰,知道並沒有用」。


是否是虛假宣傳?
記者體驗發現,相關的商品頁面,產品功能介紹並不詳細,有的下單後遲遲不發貨,有的還不支持退貨。
對此,某平台客服回應稱,不建議消費者下單此類商品。如果下單後產生糾紛,可以向平台投訴維權。如果懷疑賣家所售商品有問題或者屬於違規違禁商品,也可以向平台舉報。賣家行為是有記錄的,平台會進行排查核實,一旦發現存在問題,將進行下架、扣分等處罰。
重慶志和智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監事會主任張公典律師表示,相關商品不足以認定為虛假宣傳,但是商家在出售該商品時,最好做好相關備註。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確規定,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應當真實、全面,不得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但對此類商品,正常人明顯可以判斷出商品本身並不真實,這是生活常識問題。如無其它違法違規問題,相關平台也應做好監督管理工作。
心理學家:
情緒產品能起到調節作用
但應加以規範管理
在「賣腦子」界,除了「愛因斯坦的腦子」,有的商家還會售賣聰明腦、開心腦、文科腦、理科腦、考試腦……商品下方還做了提示「可以備註給某某長腦,需要其他腦請聯繫客服。」

在電商平台還有各種難以想像的無厘頭商品,比如「虛擬蚊子」,售價在1分錢到3元錢之間,商家宣稱可讓「蚊子」精準「咬人」。下單後商家會向指定社交賬號發送「嗡嗡嗡」來模擬蚊子振翅,還有配套的視頻及表情包,花的錢越多,「嗡」的時間越長。

電影《消失的她》上映後,「罵醒戀愛腦」也登上某電商平台熱搜,一家主營此類服務的某平台店鋪在6月26日-7月1日,支付額環比上漲超過300%;
還有的店鋪會出售「野生大象」「野生霸王龍」等商品,標註「野生霸王龍,已打疫苗,下單後會按地址自己走過去」「野生大象,會撒嬌,拍下後大象按地址走過去」……

這些無厘頭商品有時被統稱為情緒商品,有人根據「功能」對其分類:上述的「虛擬蚊子」「罵醒戀愛腦」屬好玩搞怪類,還有「愛因斯坦的腦子」「好運噴霧」等緩解焦慮類,「樹洞」「雲監工」等傾聽陪伴類。
這還催生了一種新經濟業態。有大學生做起「樹洞」生意,表示從今年6月以來,幾乎每天都能接到單子,5元至10元每小時,文字聊天為主,忙的時候一天能賺近百元。
心理學家陳志林告訴記者,「愛因斯坦的腦子」等情緒產品成了網紅爆款,說明了情緒在當代社會中的重要性,以及年輕人對情緒的認知和關注度,現在的年輕人普遍願意為情緒買單,「買情緒產品,花費的錢並不多,但能換來一瞬間的快樂和滿足感。在快節奏的生活中,這種簡單而低成本的情緒體驗成為了一种放松和愉悅的方式」。
但值得注意的是,情緒產品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舒緩情緒,但並不能萬能解藥,更不能包治百病。歸根結底,它只是自我調節的一種手段而已。
「需要注意的是,大家買情緒產品很多是圖個新鮮、圖個樂趣,在新鮮感過去後還有沒有用就不好說了。」陳志林表示,正如高考前動員大會無法提升知識儲備一般,情緒產品也無法真正提升一個人的能力與價值。「如果你想考高分,最便捷有效的方式還是好好學習」。
同時,以「樹洞」為代表的「療愈經濟」走熱的背後,其實也暗藏不小風險。如「情感樹洞」「罵醒戀愛腦」等線上服務,可能涉及個人信息泄露,甚至引發網路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
因此,對於新興的「療愈經濟」,也應加以規範管理,不能任其野蠻生長,立好規矩,「療愈經濟」才能實現良性發展。
你買過這些無厘頭商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