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李亞楠
看過大西洋的最後一滴眼淚,還有什麼樣的藍色能觸動你的內心?
▲喀贊其民俗旅遊區。人民日報記者 李亞楠攝
走進喀贊其民俗旅遊區,藍色的天空、藍色的街道、藍色的牆壁、藍色的大門、藍色的馬車……甚至賣冰淇淋的推車都是藍色的,這裡的人們,彷彿生活在藍色海洋里。
▲街上隨處可見的藍色馬車。人民日報記者 李亞楠攝
喀贊其民俗旅遊區位於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市老城區,居住著漢、維吾爾、哈薩克、回、烏孜別克等13個少數民族,長期的多民族交融,使這裡成了新疆多元民族文化聚集的特色區域。
▲喀贊其的店鋪。人民日報記者 李亞楠攝
家住這裡的尼嘎熱·阿不力克木身穿藍色裙子跳起歡快的舞蹈迎接八方來客,「2012年大學畢業之後到這裡當舞蹈演員,工資高、離家近,還能把美麗的家鄉展示給遊客們,開心!」
▲尼嘎熱(左一)用舞蹈歡迎遊客。人民日報記者 李亞楠攝
來自廣東的遊客楊萍被吸引著加入了舞蹈,一旁的拉米蘭·米太力甫拿起手機記錄下這一刻的美好。聽了楊萍介紹,才知道拉米蘭只是她所住酒店的工作人員,看她獨自旅行,下班後主動免費陪她遊玩,「這裡的人們太熱情好客了!」
推開藍色大門走進馬依蘭·賽來洪的家,葡萄架上掛滿了甜蜜的果實,小小的庭院里種滿了薄荷、羅勒、西紅柿……馬依蘭舀起鍋里的開水泡了一壺薄荷茶,端給客人們,茶几上擺滿了水果、乾果和親手製作的各色點心供大家品嘗。
▲馬依蘭為客人端上親手沖泡的薄荷茶。人民日報記者 李亞楠攝
像馬依蘭家這樣的民俗家訪點,喀贊其有88戶,每戶平均月收入可以達5000元,「七八月旅遊高峰期的時候,我們早早就起來準備,一直忙到很晚,最多的一天家裡來了一千多人。」馬依蘭說。
在喀贊其,可以坐著藍色的馬車,吃著有上百年歷史的冰淇淋,在悅耳的脖鈴聲中,感受這靜謐的藍色海洋;也可以親手敲打一件鐵器、親手縫製一頂花帽,感受手工藝品的魅力。
▲遊客在老茶館休息、品茶。人民日報記者 李亞楠攝
目前,旅遊區內有手工藝品店超過100家,擁有民間工匠1000餘人,還有特色農家樂及各類餐飲經營戶30餘家、馬車經營戶28人。(人民日報記者 李亞楠)
審簽:蔣雲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