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專稿 近期,關於電影院按摩椅的話題頻頻引發大眾討論,#按摩椅能不能離開電影院#,#電影院按摩椅是享受還是難受#等話題在微博上的閱讀量紛紛破億。
「座椅」作為影院最基礎的設施,一直是觀眾十分關注的硬體。當按摩椅入駐影院後,沒多久就遭到了普遍吐槽,其現象背後的原因值得探討與深思。
觀眾:是新奇體驗但也有不好感受
在網上對於電影院按摩椅的看法中,除了少部分網友表示喜歡一邊按摩一邊看電影之外,多數網友對於電影院座位安裝按摩椅給出了拒絕、不接受等反對的聲音。
座位體驗感差。在原有的座位上簡單的鋪上按摩墊,如此設計改造將座位增厚,導致整個人坐上去都有被往前頂的傾向,坐起來特別「累」。每個人的身形也不一致,不使用按摩服務的時候,按摩器往往會頂住後背、脖子等,看完兩個小時電影,被網友們戲稱為當代社會的一種「酷刑」。
影響觀影體驗。當好不容易沉浸入愛情片的劇情時,按摩椅突然動起來,醞釀好的感情立刻被打斷;當恐怖電影進入關鍵劇情時,突然動起來的按摩椅可能會把嚇人的「時刻」提前。此外,許多網友體驗後表示,如果一直按身體受不了,並且觀影中按摩動起來的「吱吱呀呀」的聲音,不僅影響自己的觀影體驗,還會對鄰座的人帶來不好的感受。
可見,一張普通的按摩椅未必可以舒緩身心,但是不舒服的座椅,勢必會影響觀眾的觀影體驗。
影院:是創新收入但也有運維難題
對於影院來講,安裝按摩椅座位無疑是一個提升「非票」創新收入的方式。
據悉,按摩椅運營商通常採用直營和聯營兩種運營模式,前者是指運營商向影院繳納租金以換取點位投放;後者則是影院與按摩椅運營商按比例共分收益。假設一個影廳有20張「黃金座位」安裝按摩椅,通常一個擁有十個影廳的影院,無論是租金還是分佣,都會是一筆非常可觀的收入。
但是隨之而來的是更多的運維問題。按摩椅的安全衛生問題也一直受到大眾詬病,缺乏日常的維護,座椅表皮磨損嚴重,縫隙里的灰塵、汗漬等殘留也不少,影廳昏暗的燈光下,讓這些問題難以被發覺。
按摩椅的維護一般由運營商負責,影院通常不會主動處理按摩椅的清潔消毒等問題,但是影院與按摩椅供應商之間並沒有標準的規範規則,二者之間缺乏有力的制約關係,最終導致了越來越多按摩椅淪為失修無用的閑置品。
因此,影院在創新創收的道路上,應當是充分挖掘服務觀眾的商業變現,而非急於求成的收割一把快錢。
電影產業:是行業革新但也需要多方努力
電影產業蓬勃發展的今天,上游的創作端,無數電影人前赴後繼的為電影內容進行創作革新,下游的影院也在努力做出改變革新去適應不斷前進的電影產業。
毫無疑問,影院引入按摩椅,是試圖提升消費者體驗的重要方式,一把好的座椅能提升40%的上座率。發掘觀眾多元化的消費需求,但並非意味著簡單的去做業態融合,而是需要圍繞「按摩座椅」本身,去實現它的迭代發展。
對「按摩座椅」來說,未來還需要做的是關注按摩椅供應商對於產品性能的升級,優化使用操作,以及適應場景的定製化調整,降低使用過程中掃碼付費、語音提示等對觀影的影響等等。
另外,還需要相關職能部門儘快制定行業標準以及日常監管準則,督促按摩椅供應商和影院共同妥善解決座位的體驗感差、安全衛生及過量投放等問題,這樣才能使其既能滿足觀眾按摩的需求,又不會打擾觀影氛圍,才是真正的產業革新與升級。
今年暑期檔的電影市場是前為未有的火熱,觀影總人數超5億人,累計票房超200億。這意味著,在高客流量的消費場景下,「座位」的升級體驗必然會帶來可觀的紅利。與此同時,按摩椅所反映出來的問題也是不可忽視的,如果未來不能整改求新,按摩椅與電影之間的融合體驗或許就要打上一個問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