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有一天新手都不需要學泊車,汽車自動泊車功能都能幫你完成」,曾經讓無數新手司機心生嚮往的自動泊車功能,如今真的完成了解放新手司機雙手的使命了嘛?

對於新手司機來說倒車入庫、側方停車都是出行的一大難點。因此,很多新手司機在選購新車的時候都傾向於選擇帶有自動泊車功能的車子。
而嗅到這一商機的車企們也絲毫不讓人失望,如今智能輔助駕駛功能已經成為各大車企們的宣傳要點之一,各種L2、L2+、L3、L4等不同級別的智能輔助駕駛等級層出不窮。而自動泊車這種相對來說較為基礎的智能輔助駕駛功能更是蔓延到多種不同價位、不同類型的新車身上,甚至還被「下放」到10萬級的產品身上。
比如說上汽通用五菱寶駿的2023款KiWi EV大疆版車型售價為10.28萬元,配備L2+駕駛輔助功能,擁有自動泊車等多種智能駕駛輔助功能。長安UNI-V 2023款1.5T智慧領航型,廠商指導價為13.19萬元,也配備自動駕駛功能,甚至連售價僅8.99萬元的哪吒V2022款 潮 400車型也有自動泊車功能。

可以說自動泊車功能基本上已經成為全民車主都能享受到的一個相對來說較為基礎的一個智能輔助駕駛功能,但事實上,不少車主反映,自動泊車功能實在是用不上,更有車主大呼雞肋。
自動泊車功能被吐槽的原因層出不窮,小編在這裡總結了幾個比較常見的問題。
首先呢,就是效率低下。有的車主反饋,「我自己泊車只需要幾分鐘,但是自動泊車卻需要花十幾分鐘才能完成」。原本花三分鐘就能解決的問題,現在依靠智能輔助駕駛卻要花費數倍的時間成本,實在有點得不償失,特別是對於趕時間的車主來說,完全沒有必要。與其等待,不如靠自己練好泊車。
二是,智能化能力有限,自動泊車功能對於泊車環境的要求相對比較高,也就是需要更寬闊的空間。但問題是,如果空間夠大,許多新手司機也可以完全靠自己的能力輕鬆泊車,並不存在還需要通過自動泊車功能來完成。這就造成了一個比較尷尬的局面,就是自動泊車能倒進去的,司機靠自己也可以倒進去,司機自己倒不進去的,自動泊車也倒不進去。
而這還不是自動泊車功能被吐槽最多的地方。自動泊車功能不夠精準,問題頻出,成為許多車主不敢使用這個功能的根本原因。
比如就有蔚來的車主反饋,使用自動泊車功能,結果車子自己撞自己,把大燈給撞裂了;

小鵬車主也表示啟用小鵬自動泊車功能,結果車子撞柱子上了,還是車主自己踩剎車才停止的;

就連公認的電車老大特斯拉,自動泊車功能也是問題頻出。比如在側方停車的時候撞翻了路邊的籬笆。

在停車位上表演「停不進,根本停不進去」,把車主氣笑。

根據中國汽研IVISTA中國智能汽車指數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至今,IVISTA中國智能汽車指數對16款車型的智能化程度進行了測試,在智能泊車項目方面,11款搭載自動泊車功能的車型優秀率僅為45%,且即使是獲得了優秀成績的車型,在斜向車位中的表現也仍舊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如此看來,雖然自動泊車幾乎已經幾乎實現了向全民普及了,但進步的道路還很漫長。否則,用戶不願意用,不敢用,自動泊車功能也只能淪為擺設。而不少人也發現,車企們宣揚智能輔助駕駛功能這麼久了,到現在居然連輔助功能相對來說比較基礎且使用場景最頻繁的自動泊車還沒搞定,很難不讓用戶懷疑其他智能輔助駕駛功能真的實用嗎?會不會像自動泊車一樣雞肋?以後,車企們宣傳的功能還能輕易相信嗎?

還是那句話,不管汽車發展到什麼程度,實用一定是硬道理,不然車企們花了大價錢研發了一堆功能,成本上去了,用戶用不到,買不來方便,買不來安心,還是等於沒有。
說了這麼多,大家用過自動泊車功能嗎?覺得是真實用,還是智商稅?
*聲明:上述內容及觀點,僅代表作者,與網上車市無關,如有來源錯誤或侵犯您的合法權益,可通過郵箱與我們聯繫,郵箱地址:marong@cheshi.com